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英县回马镇枯井村强基础、抓产业、精帮扶 “枯井”再涌“活泉”来

遂宁日报 2018-01-04 08:18 大字

走进大英县回马镇枯井村,一条干净整洁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曲折通向前方,小农水建设如火如荼。“以前这些路都是泥巴路,你看现在修得多好啊。”村民刘大爷一边提着水泥灰桶抹水泥一边告诉记者。

回马镇枯井村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191人,交通不便,农业基础差,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怎样改变村庄旧面貌,让村民脱贫致富?回马镇党委政府和枯井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强基础、抓产业,精帮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枯井村再不“枯竭”,枯枝发新芽,枯井喷“活泉”。

强基础打通贫困“关节”

“要让村子有变化,改善基础条件一定要放在首位。”枯井村“第一书记”刘彦博来到枯井村通过走访调研,首先决定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为此,通过上级支持、相关部门帮扶及村民筹资筹劳,枯井村在去年1月筹资130万元修建了4公里村道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道路的通畅,根本性解决了农产品运进运出问题。

道路问题解决了,解决枯井村缺水问题又提上了刘彦博的工作日程。“通过我们积极申报,去年小农水项目在我们村开工建设。”去年,枯井村争取到小农水专项资金100万元,整修老堰塘2口,建设大小堰塘8口,清掏拦河堰5处,新增蓄水5万平方米,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枯井”村变成了“活泉”村。

与水利、道路相呼应的是,枯井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刘彦博说,去年,村里计划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共计37户76人,集中安置12户23人,分散安置25户53人。集中搬迁点除统一规划新居外,还将配套活动广场、健身器材、文化室、卫生室、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刘彦博说:“如果项目顺利推进,春节前他们就可以住进新房了。”

抓产业疏通贫困“血脉”

“只有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才能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激发其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在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方面,枯井村明确了重点方向:重点发展青贮饲料种植产业,定向为养殖企业提供青贮饲料;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稻田养鱼,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共同致富……目前,该村的土鸡、毛猪、黄牛、山羊等适度规模养殖业渐渐发展壮大。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为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示范引领作用,枯井村计划在村里培养5—6名致富能手,提供政策、技术、渠道支持,带动贫困户及全村产业发展。针对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撂荒地、荒坡的情况,枯井村将开展撂荒地代耕代种试点、村集体统管堰塘养鱼、引进业主发展经济国林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同时,枯井村让村民入股参与村集体种植协会统购统销,结合村引进的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一个个产业相继引进,一条条贫困“血脉”也相继疏活起来。

精帮扶点准贫困“死穴”

“新房子很快就要修好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啊!”枯井村64岁的段德军与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相依为命,一直居住在土坯房里。作为易地搬迁户之一,谈起正在加快建设的新家,段德军满脸笑容。

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段德军去年不仅种了6亩地,还搞起了养殖,首批养殖的土鸡、猪、黄牛已经顺利卖出。“买牛花了3000多元,经过精心养殖,牛卖了8000元。目前我又买了一头水牛、四头猪,还养了几十只土鸡。”他说,很感谢政府将儿子送入大英康成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心里的又一块大石头落地。

村民秦勇于2012年回到枯井村修房,眼看一栋漂亮的小洋房即将竣工,他却患上了肺部慢性病,不能做重活。治疗费用加上修房借的资金,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虽然是村里的贫困户,但秦勇不等不靠,不仅养殖了200只鹅,还养了鸭,去年出栏3000余只鸭。“感谢党委政府,家里不仅领取了养殖奖补金,儿女还得到了助学金。”

“枯井村98户贫困户,我们每户都建立了贫困档案,一户一策帮扶,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回马镇党委书记张乐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信心十足。

(全媒体记者李小燕刘佳利)

新闻推荐

大英中学通过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场评审

(全媒体记者陈波)12月21-2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四川省教育厅派出的专家组对大英中学申报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现场评审。经过检查评估,专家组认为,大英中学达到四川省一级示范性...

大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