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亩土壤修复背后的金融之手
工作人员走进田间。
编 前
四川省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让农民种地的同时,如果地力保护得好,还能额外得到保险公司的“正向激励”。农民地种得越好,补偿的金额越高。此举能激发农业主体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农户树立科学利用耕地资源、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的理念。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进一步拓宽了耕地保护新思路,与现有的农业保险政策结合,构建起完整的农业生产支持链条,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健康可持续发展。此举是金融支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本报将持续关注这 100 亩土壤修复的进程,希望在更多的利好政策支撑下四川省的土壤健康品质得到持续改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文/图
红色土壤刚刚翻过,“坡改梯”的梯田像新理过发一样,显得格外精神,一阶一阶……“等到茶树满山、高粱红遍,一定很漂亮。”2月17日,罗家海指着眼前的这片梯田充满期待。
这片地,是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民东社区村原先的一片撂荒地,坡度大,土壤贫瘠,耕种条件不好。罗家海流转过来,要耕种,就要修复土壤,成本不小,能不能达到效果,也有风险。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分担成本化解风险?今年年初,四川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在这片地上应运而生。
试点只有小小的100亩,却因“土壤,耕地,保护”这样的议题备受外界关注,而面对这个新事物,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投保业主、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户们,都充满期待和好奇。
业主
“伤地容易养地难”,土壤修复不再独自埋单
梯田,红土,萌发的茶苗……在半年前,眼前并不是这番景象。据罗家海介绍,改造之前这里多是撂荒地,坡度大并且土壤贫瘠,耕种条件并不好。
作为四川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为什么落在了这里?
“伤地容易养地难。”原来,罗家海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年出栏量5万余头的生猪养殖企业,为了化解畜禽粪污处理给他造成的压力,种养循环成为了摆在他面前最好的选择。
罗家海就近流转了600亩闲置土地,用于发展茶叶、高粱等作物。但要使这些土地达到耕作条件,其间投入的农资、人力等成本也不容小觑。
锦泰保险首次开发的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正中罗家海的下怀:“政府补贴80%以后,每亩我只需要投 24 元,但一旦地力条件改善之后,每亩最多可以得到 1500 元的补偿。”
换句话说,地种得越好,补偿金额就越高。
对罗家海来说,这份保险有效地节约了地力提升的成本,“花小钱办了大事”。“我们马上要铺设滴灌管道,将有机肥直接通到田间。”罗家海告诉记者,在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之后,他还计划在这里栽种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
养肥了自家的地,还有保险来买单?周边不少种植养殖大户听说了罗家海的“新鲜事”,纷纷前来他的基地“取经”,跃跃欲试。
保险企业
创新保险服务机制,金融杠杆撬动“正向激励”
“与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将保险模式由过去传统的受灾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是保险服务机制的创新。”锦泰保险宜宾中心支公司相关负责人任智勇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保险如何和地力挂钩?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款保险每亩保费120元,其中政府财政补助80%,业主承担剩下的20%。而投保后的3年内,每年经过第三方公司对土地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以判断地力情况,一旦地力条件得到提升,就会触发保险补偿,每亩最高可达1500元。
“我们还配套提供相应的地力提升技术、农资服务,帮助业主对接农业专家、农资供应的渠道,切实帮助地力提升。”任智勇坦言,首张100亩的保单,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珍贵的实验。为此,工作人员时常下到田间地头,与业主沟通需求。
在任智勇看来,这款保险不仅可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耕地地力保护工作,在耕地保护和土壤修复的时代背景下,其应用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将加强与试点地区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争取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试点范围。”任智勇说。
政府
整合多方力量,落实“藏粮于地”
“我们村的传统产业是油樟,但油樟市场行情波动大,农户收入常常不稳定,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民东社区村“第一书记”胡绍科2018年便来到这里,他一路见证着村上近年来发生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山头,罗家海的茶缘牧业有限公司修建的有机肥加工厂居高临下,周围则是修整后的茶园和耕地。除了供自己的基地使用,这里生产的有机肥还可以通过管道,覆盖全村近2000亩的耕地。
如何抓住这棵“大树”,积极推进种养循环,发展茶叶和粮油作物,让村上更多的种植户搭上便车?“首单100亩的尝试,在村里开了一个好头。”胡绍科说。
眼下,一个新的机遇又来到了民东社区村眼前。据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农经站站长廖华介绍,随着全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一个2000亩的园区规划落定民东。这让此次尝试投保的100亩耕地,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愈发引人瞩目。
“发展现代农业,耕地质量是基础。”廖华认为,种养循环模式与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的结合,将为推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贯彻“藏粮于地”战略提供重要动力。
“等这片茶山起来了,还可以发展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看着眼前规整一新的土地,胡绍科满眼期待。
新闻推荐
算力优势如何转化为四川经济优势?四问“东数西算”“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对四川意味着什么?当然,四川有望获...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