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西昌方言板眼儿多 □王绍诚

华西都市报 2022-02-16 03:42 大字

□王绍诚 板眼儿,就是趣味的意思。

地处川西南的西昌,两千多年来就是一座川流不息的移民城市。四面汇聚,五方杂处,方言众多,发音各别,呈现出东西乡迥异、南北门有别、城乡各有其趣的现象。

城乡居民多将男孩称作“儿娃子”,女儿和女孩唤作“妮儿(读作‘梨儿’)”;称“吃饭”叫“丂(kào)饭”或“干(gǎn)饭”。“舀”,即“搲(wá瓦)”或“崴(wái)”,如“瓜瓢搲水,木瓢崴饭”。“白麻糖”念作“白麻汤”。“也”,读作“癌(aí)”。“最”,念作“zeǐ”。此外,还将“我家”念作川话“握”与“阿”之合音再加“丫”,即“握阿丫”。“嘹(liào)”,读作“了噢”的合音,置于动词之后、疑问句之句末表疑问(是否/有没有)之意,如:“哩阿家鹅儿菢(bǎo)出来嘹?”即你家的小鹅孵出来没有?

有的还将“jī(鸡)”念作“姿(zī)”,如姿公车(鸡公车)、打谷姿(打谷机);“骑马”念作“辞马”;“锄头”说成“瓷偷”;“南瓜”念成“狼瓜”;“葫芦”念作“酷芦”;“萝卜”念作“劳布”;凳子念作“位儿”;“队”读作“deǐ”或“deì”;将“孙女”念作“森里”。有时又少用“uan(弯)”的复韵母,于是“酸性”读作“三信”,“团年”读作“坛连”,“乱”读作“烂”。而且,“蛇shé”念成“晒”的去声shài,“惹rě”读作rái。磨盘山东麓一带把“挖地”念作“袜地”。

西昌方言中,既没有鼻音,也没有撮口呼(韵母为“ü”或“ü”起头的统统读成齐齿呼“i”),又读不出辅音“n(讷)”与l(勒)、单韵母“ī(衣)”和“ü(迂)”的区别;没有“n(讷)”“un(温)”“ü(迂)”和“eng(恩)”“ing(英)”“ong(翁)”等带前、后鼻音的韵母。所以,读不出“柳”与“纽”、“移”和“鱼”、“银”同“云”、“言”跟“园”的区别……。以至于“南京”读成“兰金”,“吕”读成“李”,“云彩”读作“银猜”,“贴息”读作“踢饲(tìsì)”,小渔村一带还把“鱼”读作近似于“日(rì)”,“白条儿鱼”就念作近似于“白天儿日”(其他地方则多将“鱼”念作“移”,通海巷的洗渔沟念作“死日沟儿”)。外地人往往大惑不解,甚至于穿凿附会,传为笑话。

汉代司马相如领命设立越嶲(xī)郡之前,邛地只有邛人部落。“湖广填四川”开启移民大潮,所谓西昌土著,其实都是陆续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西昌方言土语土得掉渣却丰富多彩,自然就不足为怪了——我就读过的西昌天上宫小学,这“天上宫”,就正是明洪武年间,福建移民兴建的占地宽阔、殿堂巍峨、气势宏大的同乡会馆;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时,夹墙中还曾取出一通记述捐款筹建事项的天上宫由来记事碑。

新闻推荐

大豆供种需求调研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阚莹莹)当前正是种子企业收购大豆种子的时期。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四川大豆种子保供调...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