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四川新型实体企业迎来时代机遇
“数字经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地铁“刷脸乘车”新功能,戴着口罩也没问题。
解码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从业者说
“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芯屏存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在1月18日举行的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数字经济再次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9年10月,四川正式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后,四川乘势而上,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不断加速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一批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又有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它们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结晶。
从日前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在会场之外,数字经济同样成为热议话题,身处赛道中的创业者感受到的是涌动的时代机遇和活力,行业的观察者则对未来充满期待。
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
四川“芯片圈”抱团成势
建成5G基站6.6万个,认定首批12家省级数字经济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9万家企业上云,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增长18%左右——这是2022年,四川交出的数字经济发展成绩单。
但成绩不仅仅停留于这一个个数字,还有数字技术对四川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
去年9月1日,成都地铁“刷脸乘车”功能正式上线,乘客通过手机APP刷脸绑定后即可解锁这项新功能,即使戴着口罩也能刷脸过闸。这项技术来自于成都数字经济企业智元汇。基于在城市公共出行场景的持续深耕,智元汇开通了行业首例地铁整条线路“智慧车站”,并建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地铁“无感通行”实验室。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数字经济,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而如何用场景托起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嬗变,如何用场景激发出新经济的最大活力,是每一个从业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也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创业者最大的机遇。”智元汇执行总裁宋志国说。
专注于AI语音芯片产品研发的启英泰伦,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中,通过语音控制即可实现家用设备的开关、调控,彻底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在其联合创始人夏日常看来,伴随着四川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整个芯片圈抱团成势,“企业不再孤军作战,而是相互交流合作。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从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圈子更广了,现在成都芯片企业可能有数百家;客户群也更多了,不再局限于四川,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试验区建设“试”出四川特色
打开新空间还需找到“本地钥匙”
“感到很兴奋,从国家到省上,数字经济相关规划紧锣密鼓地出台,这是一个好的开局。”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移动互联商务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杜义飞认为,在政策规划的指导下,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轮廓更为清晰。
全国六个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同,优势也各有不同。在杜义飞看来,这两年,四川作为试验区勇于探索,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首先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特色鲜明。对比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体量虽大但分布较散、独特性不够突出,四川数字经济建设刚好相反,“长板足够长”,例如成都超算中心,算力排名跻身全球前十。
其次,四川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本地特色根植性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全国超高清视频产业链最全的省份,四川的超高清视频摄录设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基于传统文创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包括游戏、电竞、动漫等在内的数字文创产业欣欣向荣。“这些基于小切口成长起来的新基因新业态,也得到了应有的培育和孵化。”杜义飞说。
正是有了试验区的落地,四川更敢于尝试和开启各种新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并以应用场景反向带动数字技术升级,激发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杜义飞提到,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人和物都是一个信息节点,其价值的创造需要广泛连接和频繁互动,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形成本地生态闭合,找到打开数字经济新价值空间的“本地钥匙”。
未来,我们既要补足缺少的环节,培育能够长期陪跑本土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又要培育新的载体,尤其是数字经济形态园区,也要把握小趋势,发掘自身特色。“敢于创新,坚持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的本地钥匙。”杜义飞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刘旭强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张诗若)1月17日,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民生依旧是省政协委员们的关注重点...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