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说“板眼儿”

广安日报 2022-01-16 00:32 大字

□夏孟珏

广安话属于四川方言。对四川话稍微熟悉的外地人都认为,四川方言表意丰富细微,很有特色,用四川方言来表达这个意思那就是:四川话“板眼儿”多。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板眼儿”这个词。

“板眼儿”一词,方言中我们时常在用,甚至还有歇后语:“脱了毛的刷子——板眼儿多。”有人会认为这是个很通俗的词,甚至会认为它很“土”,“土”得掉渣。真这样吗?非也。其实,“板眼儿”这个词很文雅,并非俗语,其历史文化渊源颇深,大有来头。并且,不光是四川人在说,汉语言区的其他地方也在说(他们一般不带儿化音,只说成“板眼”)。不过,我们方言中“板眼儿”这个词具体用法和表达的意思,的确更加鲜活灵动,丰富多彩。

这个词是怎样来的呢?明王骥德《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幡绰始造为之……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这说的是“板眼”一词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个词的原意,那就是节拍。乐曲和戏剧唱腔都要讲究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那么,“板眼”究竟是怎样展现的呢?拿我们的川剧来说,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是鼓师,他左手执的“板”(又称作“提手”),是用红绸带连接三块硬木而成,手捏下面一块,晃动上面两块击打,发出的响声就是节奏中的“板”;他右手拿一根“签子”(竹制,比筷子略细)击打特制的小鼓,发出的响声就是节奏中的“眼”。例如: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一眼板”,其板位在第1拍,眼位在第2拍,按现代音乐的说法,就是“二拍子”;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三眼板”,其板位在第1拍,头眼在第2拍,中眼在第3拍,末眼在第4拍,就相当于现在的“四拍子”。还有些节拍形式较为特殊:有板无眼,称为“流水板”,相当于“一拍子”,如“西皮流水”,每拍皆为板位(但不能理解为每拍都是强拍);无板无眼,称为“散板”,如“二黄散板”也就是自由节拍形式。

自古以来,就有文人将“板眼”一词的原意用于文章中。如,明朝著名文学家、四川人杨慎(字升庵)在《丹铅总录·物用·鼓刀中音》中说:“庄子谈庖丁解牛处云:‘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节合拍也。刀声亦合乐府之板眼。”他这是说,庖丁解牛时运刀所发出的声音,也像音乐一样合乎节拍,让人感叹其屠牛技艺的无比高妙。

在早,普通民众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而戏剧和民间音乐则是其中的主要形式。民众都爱看戏,爱听民间音乐。受戏剧和音乐的影响,自宋元戏剧大众化普及以后,“板眼”这个专业名词便走入民间,并给它赋予新的意义,产生了比喻义和引申义:有时比喻规矩、条理、层次等等,有时引申为主意、手段、花样、名堂等诸多意思。民众口头这样说,甚至作家写作也这样写。

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老舍《四世同堂》:“他很爱说话,但是他留着神,不让他的话说走了板眼。”这是比喻规矩、秩序。如马烽《结婚现场会》:“不,你说的都在板眼上。你批评得很对,很好。”这是比喻关键的地方。如克非《春潮急》:“看不出你个老实人,还会耍这个板眼儿。”这是用的引申义,是“手段”的意思。

我们广安老百姓口头语言中用到“板眼儿”就随处可见了,在各种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更是十分丰富,甚至特别细微。

“你人不大,一天板眼儿倒还多。”这是说名堂多,鬼点子多。

“快点噻,时间都到了,你就莫那么多板眼儿了嘛!”这是说做些不必要的事耽误时间。

“我们童年时候做过各种游戏,大家回忆一下,看都耍过哪些板眼儿?”这里的“板眼儿”指代某种游戏。

“要混嘛就混点板眼儿出来嘛!”这是说混出名堂,以至出人头地。

“小心啰,这里头怕有板眼儿啰!”这是说其中有玄妙,甚至有阴谋。

“他说话做事都很有板眼儿。”是说很能干,办法多,还有点与众不同;而“他说话做事都有板有眼”是说有条有理,且很扎实。

一篇揭露房产行业骗局的文章标题写成《部分精装房,蒙人“板眼儿”多》,这里的“板眼儿”是指欺骗的手段、套路、陷阱等。

诸如此类,在各种具体语境中,我们方言中的“板眼儿”能够表现出很多细微的意思。最后我们要说:对待别人要真诚,不能耍板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板眼儿多点,想办法解决它;闲暇休息时,要会玩会放松,耍出各种板眼儿;搞工作,要有板有眼,扎实推进,努力做好。

新闻推荐

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获 “全国绿色环保放心品牌企业”称号

日前,笔者从中国质量监督协会获悉,中国质量监督协会授予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全国绿色环保放心品牌企业”荣誉称号。据了...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