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宣言》抓住本雅明的关键点
费德里克·帕雅克(1955— )作家、画家、电影制作人。从2012年起出版《不确定宣言》系列,2014年第三卷获得美第奇散文奖,2021年以全部九卷获得瑞士文学大奖。《不确定宣言》(1-3卷)
作者:(法)费德里克·帕雅克
译者:余中先
版本: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年10月
致敬辞
人的一生,是否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确定的自我存在?人的一生,是否能在动荡的时代寻找到独立的心灵?在跌宕起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知识分子与追求存在意义的人。瓦尔特·本雅明的一生,试图在冷酷的世界中思索文明的温度,在落满飘零人的世界中抓取一片能让自己栖居的孤叶,他追逐哲思、爱情、自由,他最终以一次恐慌状态下的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宣告了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失败。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条确然的灵魂之路。
我们致敬《不确定宣言》,作者兼绘者费德里克·帕雅克用三卷本的篇幅讲述了本雅明的人生历程。他用最契合本雅明的方式打通了文学、传记、艺术与历史记忆之间的通道,用黑白相间的笔墨描绘了那个明暗交织的时代中光影错乱的人们。它用简练的形式勾勒了本雅明的一生,也运用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和本雅明同样的质问,向不确定的人生和未来给出自己的探索。
答谢辞
感谢《新京报》和评奖委员会对我翻译的《不确定宣言》的认可。《不确定宣言》是我对图像作品或曰图文作品的第一次翻译尝试。正如本书书名所用的“不确定”一词那样,我对这种形式的散文作品的把握也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性”也能让一个译者对最终出来的译文有一种处理上的自由度。
费德里克·帕雅克的作品有图有文,他的文字需要我翻译,但他的图画不用翻译,它就在那里。它在那里作引导,作启发,让人联想,让我在翻译中不由自主地想在画面背后找到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而这也是作者兼画家已经说出来的和可能还藏在文字后面要说而没说的意思。这一探寻,是翻译工作中令我开心的地方,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地方。
书中人物本雅明的故事是好的,作者帕雅克的思索是好的,图文并茂的图书形式也是好的,但愿我的译文能对得起这三个好。——余中先(译者)
采访
这本书
新京报:《不确定宣言》斩获了法国大量文学奖,而近几年,图像小说也在文学奖中频繁出现,能否说一下你对图像小说文学性的看法(它们为何大受欢迎,优质的图像小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余中先:图像书,我是第一次翻译,开始不太了解,在翻译中加深了对它的了解。都说“图文并茂”,但在我看来,关键还是“文”。《不确定宣言》在法国和瑞士获得了几个大奖,还都属于文学类的奖:美第奇文学奖给的是散文奖(2014),龚古尔文学奖给的是传记奖(2019)。2021年,瑞士给的是文学大奖。图画给的是“可视性”部分的东西,而文字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图像是在引导,促进,启发,而文字则给出了图画所不能给的虚构、想象。应该说,读者可以从图像走向文字,却不能从文字再走回到图像去了。
这个人
新京报:在你看来,《不确定宣言》成功抓住了本雅明一生中哪些非常重要的部分?
余中先:帕雅克的《不确定宣言》有很多册。其中写本雅明的是这三册,分别写他在伊比萨岛,在巴黎和在最终的逃亡途中的所思所行,这些正是本雅明一生中即便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也算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写作”和“行动”时期。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这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三个关键点。
这一年
新京报:这一年里,除了《不确定宣言》,你还关注到哪些值得推荐的图像小说作品?
余中先:2021年是《不确定宣言》汉译本出版的年份,同年,我以前翻译的法国作家埃里克·法伊的小说《长崎》也在中国出了它的图像本。插图作者是法国人阿涅丝·奥斯塔什。译者还是我,或者说,出版社还是用了我当年的译文。通过《不确定宣言》和《长崎》,我关注到了“后浪”出版的不少图像书,其中有麦尔维尔的《白鲸记》、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两册)、加缪的《第一个人》等,都是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不过,很抱歉,我这方面了解的实在不多。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日通报,1月11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