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创新打造科创中心
《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的出台,为这类跨区域创新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针对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细化了“施工图”和“路线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看背景:让协同创新能力1+1>2
《联合实施方案》就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部署。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中具有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产业链等分工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该研究院的数据,成渝地区拥有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平台基础;历来是我国战略大后方的核心区域,也是引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具备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的经济基础。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注意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共有19个城市进入全球创新集群100强。其中,成都的创新集群位置从2020年全球47位上升到39位,提升8个位次;重庆位列69位,同样提升8个位次。“两个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创新集群协同创新,会产生1+1>2的协同创新能力。”
陈光表示,尽管川渝间的科技合作早已有之,但成渝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还存在科创中心建设遵循的法律规范不够、多层次多主体构架的管理协同不够、政府与市场作用机制匹配不够等问题,在城市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看目标:2025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到2025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到203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
针对目标需求和问题导向,《联合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共建西部科学城、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4大板块任务。其中,提出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以“一城多园”模式高标准建设西部科学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具体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后,就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陈光说。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科技部门大力推动创新合作协议落实落地。2020年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领域,受理申报项目22项;2021年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态环保、现代农业领域,受理申报项目77项,计划支持20项,单项支持经费100万元。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媒体发布的《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总指数增长9.5%。其中,创新合作指数增长最快,达到17.0%。
“下一步两地的协同创新将进入‘深水区’。”陈光认为,一方面,需要在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制约,让行政区和创新区适度分离,让人才、金融资本更好地流动;另一方面,除了政府和顶层设计动起来,还要动员更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参与协同创新过程。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 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四川天府新区
布局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西南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成都超算中心、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重庆
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布式天体雷达、卫星互联网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共建西部科学城
●以“一城多园”模式高标准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3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资源环境、量子科技、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 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昊记者蔺艳霜)近日,兴泸水务集团黄溪水厂(一期)工程顺利通过四川省建筑工程“天府杯”专家复审。复审专家通过听汇报...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