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热词”背后有何深意?
“先立后破”“为国铸剑”“适度超前”……12月21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热词”频出,引来与会代表纷纷讨论。这些“热词”背后有何深意?□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热词一
先立后破
会议提出,“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这一表述,恰好契合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与会者表示,“先立后破”发展思路和原则的提出值得关注。以往,大家做事习惯于“先破后立”“破字当头,不破不立”的模式;之后提的是“有破有立”,强调的也是“破”与“立”并举。“先立后破”,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例,“先立后破”意味着要通盘谋划、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代替基础上。
热词二
为国﹃铸剑﹄
会议提出,“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为国‘铸剑’、打造‘大国重器’,是四川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与会者认为,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四川有基础、有责任乘势而上,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这也是四川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如何“铸剑”?对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提升能级、尽快发挥作用;对已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的几个大科学装置及纳入四川省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尽快推进前期和开工建设。
热词三
靶向发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会议强调,抓产业发展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优势、靶向发力,以重点突破引领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靶”在哪儿?会议给出具体范围——围绕构建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还具体点了以下几个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农业、白酒等食品饮料产业、金融和文旅等服务产业。
与会者认为,靶向发力,有利于规模化培育、集群化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关键环节抓重大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形成几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有分量的产业集群。
热词四
适度超前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引起热议。
在明年的工作重点中,会议提出,要狠抓重点领域投资,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在与会者看来,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经济拉动、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正是“有效投资”。中央已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极”之一,从现实来看,四川距离“综合”“立体”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聚焦“铁公水空”全面发力,形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热词五
乡村国土空间规划
会议提出,以片区为单元加快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深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与会者表示,通过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可以盘活用好乡村闲置资产,将其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动力,还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更加完善的普惠共享便民服务体系,整体提升乡村现代文明生活基本条件。
热词六
外贸进口年
会议提出,要实施“外贸进口年”行动,顺应消费需求持续扩大进口,推动进出口更加均衡。
目前,四川进口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远低于出口,也低于全国,四川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而加工贸易产能已接近极限。此外,四川进口大多是中间产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还不够,需要通过扩大进口,倒逼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此外,通过扩大优质消费品直接进口,推动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形成进口在四川、消费在四川、集散在四川的新格局,把庞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本地消费增量。
新闻推荐
明年四川经济工作这么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经济工作、保持平...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