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银河奖“最佳新人奖”获得者鲁般:希望读者能从我的小说里看到一个遥远却又感同身受的未来

华西都市报 2021-12-21 03:20 大字

银河奖“最佳新人奖”获得者鲁般: 鲁般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24世纪中期,人类的生活畸形而扭曲:一边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却一步步在无形的牵引下坠入深渊……这是2020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未来症》里的一个情节。

这部小说以24世纪中叶为时间背景,讲述了人和人工智能、寿命和生物医学、贫富和环境封锁三个单元故事,故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这是青年科幻作家鲁般的处女作,一上市就获得了业内好评,在豆瓣斩获9.3的高分。“电影感”“镜头感”也是这部小说被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其中包含的对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和贫富差距的反思,被誉为“媲美《黑镜》的黑色寓言”。

科幻是站在时代的肩膀上往未来看

11月19日,在被誉为“中国科幻最高奖”的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上,因“用少有的细腻笔触和艺术力度,描写科技入侵下的众生百态”(颁奖词),鲁般凭借《未来症》获得了“最佳新人奖”,同时这部作品也入围了本届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新生代科幻作者正展现出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为中国科幻发展提供着巨大的生长“能量”。随着科幻出版业的苏醒,中国科幻也从单纯的科幻文学创作“出圈”,迈向了产业化发展的新天地。尤其是近些年,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电影,影视化改编越来越频繁。11月22日,融幻影业宣布对《未来症》进行全版权开发。

看似高冷的科幻,从来都不是孤芳自赏的孤岛,而是站在时代的肩膀上,往未来看。对于科幻迷来说,科幻吸引人的也正是关注未来的视角。所以很多读者发出疑问:“未来社会可能演变为故事中呈现的那样吗?”

也有研究者指出,科幻文学其实是关注现实的,只是传统的科幻小说将其对现实的关注裹在厚厚的未来色彩里。比起描写一个光怪陆离的“科幻世界”,鲁般更愿意去写一个未来世界来临前“人”的境遇,这些即将来临的、充满不确定的人类奇点,才是他真正愿意关注的事情。

当文科生写科幻

专注“人性”这一永恒主题

与其他科幻小说家绝大部分是理科生不同,90后的鲁般在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目前在南昌的一家国企上班。除了《未来症》,他还创作了《新贵》《忒弥斯》等作品。他说,在认识的所有科幻作家中,自己是唯一的文科生。

科幻文学创作所需要的一些物理或相关知识,鲁般都是通过阅读、自我学习来获得。比起其他一些科幻作家会发明一套自己的公式这种做法,他有时候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科幻作家。不过,鲁般也有自信,“人性是所有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就算是写机器人、外星人、动物、植物,说到底依旧在写人。我希望读者可以从我的小说里看到,一个明明遥远却又感同身受的未来,让他们明白自己就处在变革的洪流里,而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故事,拼凑出命运尽头的一些零碎的画面,我觉得这样很酷。”

对于国内科幻同行的作品,鲁般坦言自己会认真阅读,对此他也觉得很自豪,“那些中文名字的、中国人的、中国式的科幻世界,其实完全不输那些好莱坞才有的恢宏景象。国内的科幻作家们也在一点点拓宽想象力的边界,从银河的边缘,到指尖的某次跳跃。《科幻世界》的很多作家、编辑、译者、画手们都在挑灯夜战,在脑海里构筑着如此别样的未来。我大体能体会到一种情怀,从无到有的,从矮到高的。每一本小说都是这样一块基石,或许在某一个时刻,你会猛然发现一座摩天大楼屹然矗立。我感到非常荣幸,自己的文字是其中的一砖一瓦,自己的文字可以带你去看一看那若有若无的未来。”

对话鲁般/

“科幻文学创作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

鲁般,90后,居住在南昌。一流的猫奴(还是两只),二流的策划,三流的摄影师,四流的天文爱好者,不入流的斯多葛主义者(注: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四大哲学学派之一),意外地成了科幻创作者。11月末,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鲁般,听他聊聊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作品。

记者: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及入围“最佳长篇小说奖”,作为90后新人,对你带来哪些鼓励?

鲁般:首先当然是开心,“最佳新人”是评委和读者对我的认可,也让我第一次产生了“我好像真的可以试着当个作家”的想法。我是最佳新人,但这绝对不该是我最佳的状态,这些奖项和鼓励,甚至那些不怎么好听的批评,都是我的故事走进别人思想里留下的痕迹,是这些回响让我的写作有了意义。

记者:你写科幻小说的灵感一般来源于什么?

鲁般:《未来症》的第一部分完成于2018年初。我把这部分投给了《科幻世界》,一个月后他们决定出版我的小说。于是,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它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并最终于2020年出版。《未来症》的第三个故事,是整个推翻重写过的,说实话当时也产生了“要不第三个故事就放弃吧,前两个就够了,要不就不写了吧,或许自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我向朋友抱怨,他当时只回了一句话:“可是这不就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吗?”当时那句话,在四下无人的深夜,震撼了我。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然后,我又坐到电脑前继续码字了……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新闻推荐

第一只出国的大熊猫 被“当成”了奇怪哈巴狗

原创罗晓峰物种日历在一百多年前的西方世界,博物学家们口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中国神秘的西南密林,生活着一种长相十分怪异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