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三五”饲草育种取得新突破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四川是畜牧大省,依托全省强劲发展的畜牧业,全省饲草育种成果丰硕。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计划“突破性饲草育种材料与方法创新”项目组获悉,近五年来,该团队创制优异种质200余份;选育国审饲草品种19个和省审品种21个,我国第一个饲草品种“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通过了北美AOSCA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研制饲草新品种配套利用关键技术 14套,制定颁布13套技术规程标准,饲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210余万亩。“在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材料创制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及成果推广、产业扶贫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院长张新全告诉记者。
新品种选育走向国际
饲草种质资源是优良新品种育成的关键。团队累计收集、保存饲草种质资源5000余份,建成西南区资源保有量最大的乡土特色饲草种质库和资源圃。针对饲草高产、优质、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创制出优异种质资源200余份,为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基础。
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优质饲草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选育了40个饲草新品种,其中19个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其中,“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品种通过北美AOSCA协会专业认证,商品种子成功在北美上市,标志着我国自主选育的饲草品种走向国际。
配套技术研发进展突出
四川省在新品种选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配套技术研发同样进展突出。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研制出配套技术14套。通过研究和实践应用,集成林草间作、草田轮作、粮草间套作等综合利用模式,使饲草产量提高15% 以 上 ,种 子 产 量 增 产30%~50%,劳动成本降低约10%,水土流失量减少20%~30%,提高人工草地生产力3~5倍。
针对西南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该团队研发出高湿地区多个饲草品种青贮及混贮技术,建立了高温高湿地区青贮乳酸菌资源库,筛选出了7株耐高温乳酸菌,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件,并已成功转化。
转化推广成效显著
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转化推广应用方面,“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利用”协作组累计在高原地区培训农牧民3.2万人次,培养本土高级专家120余名,形成科研平台12个,成果已在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的4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3200多万亩。
结合农区饲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成果,采取“科研单位+地方政府+技术推广部门”的模式,通过良繁体系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利用,建立示范区9个、示范基地14个。研发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相关成果70%以上得到了成功转化。
同时,示范区利用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高丹草轮作模式解决沼液利用问题,较传统模式年均减少化学肥料投入32.5%~37.5%,年消纳沼液60吨/亩,年产优质鲜草15吨/亩,每亩年均直接收入总计4800元,每亩年均纯收益1920元。
在宜宾、达州、眉山等地推广饲草丰产栽培、种草养畜、草地高效生产与持续利用、病虫害防控、青贮技术等210 万亩以上,通过畜禽转化,饲草经济效益附加值增加2~3倍,饲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已在全国累计辐射推广逾千万亩。
新闻推荐
方大达钢升位列四川民企百强榜第12位本报讯10月9日,四川省工商联发布2021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方大达州钢铁集团有...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