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动 促进“五力”聚合
●坚守巴蜀文化发展之魂,发展以跨界融合为特色的文旅产品和产业,构建以标准化为特征的服务保障体系□陈富永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区域协同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积极依托该战略,加快促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城市跨区域旅游协同合作,围绕成渝两核心城市,不断衔接、搭建、发散文旅产业新组织、新场景、新业态是文旅强省建设的重要选择。
为何联动?
着力提升“五力”,全面涵盖从地域文旅资源到特色产品产业,从区域协同带动到综合保障支撑等内容。既系统阐释现阶段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业态内涵、治理特点和目标任务,也揭示现代文旅发展改革创新、文旅强省的实现路径。“五力”有紧密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蕴含深刻逻辑关系。其中,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是“五力”之魂;提升区域协同带动力,是“五力”之养;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是“五力”之肌;提升优质产品供给力,是“五力”之心;提升文旅综合支撑力,是“五力”之骨。随着国民消费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民众对富含文化价值感和品牌号召力的文旅产品、文旅业态和产业模式产生更为多样化的体验需求。要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就要紧守巴蜀文化之魂、发挥优质产品供给之“心”动能、汲取与转化区域协同之养,反馈与寻求文旅支撑力新内容,在不断创新中增强强身之肌,提高发展新动能。
川渝联动对推动文旅“五力”聚合有着不可替代的带动、牵引和促进作用。
加快川渝联动,有利于推动巴蜀文化资源高效整合,坚守发展之“魂”。川渝两地历史同脉、山水相连、经济同体、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既有共通的文化符号,也有各自的文化个性。川渝互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巴山蜀水,巴风与韵存在着诸多差异互补和资源整合空间。川渝联动,着眼于有效推动文旅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整合,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在巴、蜀文化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以及两地同根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多个方面展开密切合作,有力推动巴蜀文化资源高效整合,对于进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将产生重要作用。
加快川渝联动,有利于拓宽川渝文旅产品和产业发展空间,强发展之“心”与“肌”。川渝两地着眼文化趋同性和差异化特点,以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川渝文旅新产品,创设文旅消费新场景,创新文旅发展新业态。包括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共同成立“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等。此外,还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深度开展产业对接,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区,从供给侧一端,深度挖掘供给潜力,增强文旅产品供给和文旅产业竞争力。
加快川渝联动,有利于提升川渝文旅发展的整体服务水平,强综合支撑之“骨”。综合服务支撑是文旅强省重要内容,既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又需要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又需要现代化技术与硬件设施作为服务载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产业、人文及社会各个方面,包含了各个层级的共享与合作。要着眼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框架,不断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旨在通过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政策为导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为推动力、全面更新综合服务理念、丰富综合服务支撑“工具箱”,完善服务机制。
如何联动?
未来一个时期,应充分把握川渝两地文旅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这个契机,建设高水平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一是要坚守巴蜀文化发展之魂,聚力打造文旅精品。围绕巴蜀文化承接、联通与融合中华优秀文化的特有品质和内涵,切实有效地拓展巴蜀文化精神与历史内涵,拓展巴蜀文化的现代功能边界,找寻巴蜀文化通往历史与未来的新路径,不断通过赋予其新形式、新传播路径、新符号与功能,打造可以服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旅精品。
这需要始终坚持巴蜀文化哺育川渝人民的发展理念。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不断用巴蜀文化精神与品质滋养川渝两地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川渝两地品牌协同、营销协同,将巴蜀文化文旅发展纳入共同体市场进行整体策划、营销、宣传等,创造整体性价值与收益,反哺川渝人民。
这需要切实坚持巴蜀文化必酿精品的发展路径。通过川渝联动,强化巴蜀文化深度融合的力度和深度。例如:可通过联合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鼓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沿线城市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参与跨区域文旅资源开发等方式,深度挖掘川渝两地巴蜀传统文化和特色自然资源。统筹整合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产品。集中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精致、亮点纷呈、体验层次多样的巴山蜀水文旅精品。
二是要大力发展以跨界融合为特色的文旅产品和产业,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与要点,强化文旅发展之“心”与“肌”。
要确立优质产品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优质既能体现传统优秀巴蜀文化精髓,又是通俗易懂、让消费者接受和欢迎的;优质既是有效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彰显巴蜀文化特色的,既面向国内,又面向国际;优质既是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又是在传承中继承与发展,又富有时代新元素、技术特征的。因此要加快川渝联动,强化文旅发展之“心”,例如要充分依托川渝两地文旅资源禀赋,有效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市场、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的优势,抓住文旅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窗口机遇期,不断打造文旅新产品、夯实文旅新产品形成基础和要素保障机制。
要强化提升优质产品供给力就是提升“心”动能的意识。如果说优质产品决定文旅发展质量高度,那么优质产品供给力则决定未来发展深度和广度。因此要加快川渝联动,不断发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文旅产业质量、效率和动能变革,增强优质产品供给力。在新技术背景下,要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切实践行跨界融合的文旅产业竞争战略,增强“肌”能。加快川渝联动,是强化文旅之“肌”的重要路径和方式,可广泛实施“互联网+文旅”“新兴技术+文旅”“文旅+科技”“文旅+乡村”“文旅+康养”等跨界融合战略,持续推进文旅与农业、交通、金融、城市建设、体育、会展、教育、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延展文旅产业发展平台;立足文旅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接口,推动文旅产品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人才培养等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要全力构建以标准化为特征的服务保障体系,强化文旅综合支撑之“骨”。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联系,但需要制度设计、策划创意、人与物、文化与风景等的有序衔接和安排,否则孤立个体无法展现出富有生命和色彩的多样化特征。这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等从高处立意,构建系统性的现代综合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分层次分层级的综合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川渝联动,就要确立第一层级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优化的新型政府服务理念,例如去行政化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特殊的财政税收跨区域合作制度安排、交通网络优化构建。不断推进第二层级的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的综合服务理念和水平。例如两地开展互补性市县文旅服务制度配套建设、企业间文旅服务交叉和互补机制、高校及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促进文旅发展而构建的交流圈、服务圈、联盟圈等。具体践行第三层级的文化资源共享、有形与无形资源衔接、新兴技术合作、文旅产品开发与创新、高端人才建设与维护、文旅招商引资、文旅产品全方位宣传营销等。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不断完善综合支撑公共服务体系。要把高效满足消费者参与文旅体验的“本地”“居家”“周边”“双城”消费需求作为提升文旅服务保障能力的切入点,结合推进巴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川渝两地在区域旅游政策、公共服务标准、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安全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融合。大力推进两地文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联、标识相同、信息相通、资源互享工程,不断提升交通、住宿、餐饮、保险等文旅经营管理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覆盖率以及国际化、标准化、安全性、舒适性水平;要立足不同地域、不同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最大限度拓宽公共服务边界,优化服务模式和渠道,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度。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从四川人民出版社获悉,107岁高龄马识途所著的《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目前已经进入校对环节,处于最后质量把...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