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点燃生命的火种! “95后”护士成功捐献21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成都日报 2021-06-17 01:53 大字

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 让世界继续跳动”。这个节日的诞生,旨在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

在无偿献血志愿者中,有一群人更加“稀有”,他们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四川,这样的捐献者仅有300多人,而川大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周雨薇(右图)就是其中之一。

白衣天使的本能

让她成为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我是患者编号XXX的家属……非常感谢捐献者,好人一生平安!”今年5月,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川大华西医院龙泉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周雨薇的手中,简洁文字里,有一段两个生命之间“热血”传递的温暖故事。

来信的是一个血液病患者的家属,今年5月,周雨薇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让该患者获得了重生的希望。周雨薇也因此成为了四川省三百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一。

周雨薇今年22岁,是一名“95后”年轻护士。工作中,救护生命是她的职责;工作外,她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生命: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为什么会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这源于周雨薇实习期间的一段经历。2017年,周雨薇还是一名学生,在遂宁市某医院临床实习。轮转到血液科实习时,她每天都会接触许多备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看到一个个曾经温暖的家庭因疾病而支离破碎,周雨薇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再多做点什么,就能给这些陷入绝望的家庭增添一份希望。

2018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周雨薇选择了多留一份样本,并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签上了名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危急关头义无反顾

为他人点燃生命之火

今年3月17日,周雨薇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电话是中华骨髓库打来的,电话那头告诉她,她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询问她是否愿意做进一步检测,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愿意!”接听电话时,周雨薇几乎是懵的,感觉很不可思议,但这个肯定的回答就好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脱口而出。

挂断电话后,周雨薇开始在网上搜索大量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信息,进一步了解捐献的相关事宜,当看到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时,她越发相信,“这一定是一份特殊的缘分,更可能是那位患者仅有的希望,一定要捐。”就这样,周雨薇一边照常倒着白班、夜班,一边默默地做好各项捐献的前期准备。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在初配成功后,还要进行身体检查,并做高分辨配型,高分辨结果相合才能进入采集的环节。而在采集之前,还要连续几天注射动员剂。

从3月17日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到5月19日完成捐献,共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这花费了周雨薇不少时间和精力,省医院等地也跑了多次。

为生命“续航”

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同时她还是一名器官捐献者

医院了解到她在参加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对她给予了全力的支持。这期间,周雨薇为了做体检、高分辨配型、打动员剂等,先后请假、调休了11天,单位、同事给了她最强的支持和保障,让她可以安心完成捐献流程。

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选择。“最开始他们还有些顾虑,对捐献的流程、捐献后会不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等情况不太清楚,但了解到对身体不会有影响后,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周雨薇说。

尽管最初还有些忐忑,尽管耽搁了不少时间,尽管经历了打动员剂后出现的头晕、腰部酸胀身体不适,但当周雨薇看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功分离,内心还是无比骄傲和欣慰,这一份“生命火种”,将越过山脉、河流、城市,为数百公里之外的一个陌生生命“续航”。

5月19日,成功捐献21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周雨薇,成为四川省三百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一。

“作为一名护士,可能见惯了生死,但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之心。能够用工作以外的方式去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谈起这一次的捐献经历,周雨薇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周雨薇不仅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还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并且每年都会参加献血,用自己的行动,在生命与生命之间搭起一座座有温度的桥梁。

刘佳 殷文钰 本报记者 彭毅

新闻推荐

川渝“阅读之星”诵读活动集中展演

回顾百年历史共诵红色经典川渝“阅读之星”诵读活动集中展演川渝“阅读之星”诵读活动集中展演现场。成都图书馆、四川省...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