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住进“低温仓” 粮食耐储又好吃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6-01 00:38 大字

低温粮仓外景。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

5月24日一大早,邓福超登上一截狭窄阶梯,随后,他打开仓门,检查了粮仓内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并将数值一一记录。作为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的一名保管员,他负责的9号仓,是该中心最新改造的智能低温粮仓之一。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测算,每年,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而近年来,随着气调、低温等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国有储备仓的粮食,在储藏周期内的综合损失率已下降到1%以内。

作为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目前,低温绿色储粮技术在四川广泛推广,其带来的节粮减损,让粮仓成为了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低温加持

有效节粮减损

正午时分,户外温度已飙升至30℃以上,然而,走进9号仓,除了凉爽舒适,还有阵阵麦香。

“这是2019年我们从湖北调入的小麦,总共 4700吨。”邓福超说,9号仓是从过去的高大平房仓改造而来。仓内,粒粒金黄的小麦被铺得平平整整,犹如地板一般。但粮面下,分层布设了多个传感器,可将粮堆不同区域的温度、虫情、水分等参数,实时传输到中心的智能管理系统。

粮堆温度升高,容易造成损耗、滋生虫害。正因如此,9号仓安装了气凝胶隔热板墙,可有效阻断热源;同时,仓内采用了粮面控温和整仓降温的制冷工艺,不仅安装了专用空调制冷设备,还配备了移动式谷物冷却设备,从而保证了一旦储粮温度超过“警戒线”,仓内可及时降温。

“9号仓的制冷工艺,主要依赖风冷。目前,仓内的局部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粮堆水分维持在11%左右,益于小麦的长期储存。”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的15万吨储备仓已完成了低温库改造。经测算,低温粮仓内储藏的粮食,较常规储藏的粮食,平均销售价格高出60元-80元/吨,水分少损失62%以上,脂肪酸值相较入库前变化较小。

绿色环保

提升存粮品质

除了数量的保障,品质的保障也很重要。

5 月 24 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工作人员端上了两个玻璃皿,里面都是刚刚煮好的白粥。它们的香味接近,口感也差异不大。“这其中一个是今年的新米,另外一个是我们低温库储存的2019年的大米。”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说。

在这里,容量6万吨的6栋高大平房仓,均已改造为低温仓房;对于稻谷的绿色优储,这里也有着一些成功探索。

走进5号仓,一阵阵稻香扑鼻而来。细细一看,粮面上却覆了一层透明的薄膜。“我们采用的是仓心覆膜、边缘散热的原理,有效保持仓内常年粮面温度在15℃以下。”何旭介绍说,所谓边缘散热,即在粮仓靠墙位置布设浅层地能管道,通过抽取浅层地表冷空气,实现循环散热的效果;而仓心覆膜,则是在冬季时将粮堆中部用薄膜覆盖,从而起到保冷、降害的效果。“覆膜后,仓内的温湿度以及气体成分都能得到有效管控,这样能有效控制虫态发育,抑制微生物生成。”

据了解,通过这一套技术举措,5号仓已实现免熏蒸保粮,仓内化学杀虫药剂的用量下降了90%以上,从而保持了所储稻谷的品质优良,即便经过了一个储备周期,风味也几近新粮。

“四川地处盆地,高温、高湿。所以,储粮环节存在生态多样、条件复杂的特点。”四川省粮食与物质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14年起,四川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

目前,全省因地制宜形成了浅层地能、水冷、风冷以及三种技术组合而成的绿色储粮技术体系。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在全省21个市州、170个县建设绿色低温粮库 265 个、仓容 641 万吨,确保政策性粮库低温储粮全覆盖,进而对市场起到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

新闻推荐

童装童鞋怎么选?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联合消费质量报发布儿童消费品选购系列指南当下,儿童消费品已成为市场监管重点。正逢“六一”儿童节...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