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费指南来了,请查收
“五一”小长假,公众出行需求将集中释放。高德地图近日联合全国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发布《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高速拥堵预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
美景搭配美食。对此,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节日期间安全消费。
王俏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王钰李欣璐
吃
餐馆就餐察看“笑脸标识”评级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高级工程师王俏提醒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应察看餐馆是否张贴《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优先选择具有“笑脸标识”评级,内外环境卫生整洁的餐饮服务单位。点菜时,应查看是否明码标价,养成“先看账单后结账”的习惯,避免纠纷;可选择性地尝鲜,但不要食用明令禁止或来历不明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就餐时,应检查餐具是否洁净,食物感官是否正常、烧熟烧透;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养成良好就餐习惯。打卡网红饭店和热门餐厅时,如果店内就餐人数多,可放弃堂食选择打包,吃多少点多少,杜绝浪费。
野餐、烧烤要保证食材新鲜,并注意食材原料和即食食物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携带的食物,要选择耐贮存且便携的保鲜盒、密封包装袋等材料包装,并尽可能当餐吃完,不吃隔餐和隔夜食品。野外加工食品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且尽快食用。此外,目前正是各种野菜、野蘑菇盛产的季节,但普通消费者对野菜、野蘑菇辩认知识有限,加上食用不当,极易造成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消费者切忌随意购买、采食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野菜、野蘑菇,防止食物中毒。
网络订餐要选择正规的外卖平台订餐,不选择“朋友圈”、“微店”等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备案的订餐渠道订餐。选购食品(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注意包装及标签信息完整性,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按照说明保存和食用。
游
跟团旅游要细看合同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发布的《2020年旅游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旅游投诉总量同比大幅增长,12301平台通过线下语音和线上网络受理方式,共收到有效旅游投诉49534件。其中,旅行社退团退费的投诉最难调解,调解失败3500件,占调解失败投诉总数的79.13%,其次是机票退订,占10.45%,再次是住宿产品退订,占2.37%。
消费质量报提醒消费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时,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要注意行程、景点、交通、食宿安排及标准、购物次数、转团、拼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基本内容。如接受自费项目,必须与旅行社签字确认。要注意识别不实广告内容。对一些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购
促销诱惑别“上钩”
京东大数据显示,去年“五一”期间,在线消费交易额同比增长45%。农产品和国内商品成为主要消费亮点,国内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52%。
微信公布的消费数据显示,去年“五一”期间,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总额较3月环比增长30%,微信电子消费券也在全国开花,假期3天带动消费9亿元,40岁以上的人群贡献过半消费力。
中消协监测发现,去年“五一”小长假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旅游、网络游戏、消费券等领域。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五一”假期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发票、收据、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本着合法、正当、公平原则,先与商家进行沟通和协商,依法提出合理诉求。如果商家拒不遵守其承诺或者怠于履行法定义务的,可以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组织投诉。
消费质量报同时提醒消费者,节日期间,商家促销手段繁多。面对促销诱惑,一定要保持理性,既要防止冲动购物,提倡理性消费,同时要防范低价促销陷阱,面对低价促销,要多个心眼。此外,还要注意防范售后服务缺失。
新闻推荐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百威(四川)啤酒有限公司干劲更足
工作人员检查啤酒瓶及包装完整度。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维)4月27日上午,2021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建功‘十四五\...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