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莫让“挖矿”借大数据之名浑水摸鱼

新京报 2021-04-23 00:57 大字

■社论

作为新兴产业,公共政策对于“挖矿”行业抱以审慎开放的态度,是必要的。

对外宣称“大数据中心”、实则是“挖矿”的项目,要小心了。今年2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4月底前全部退出,引起了舆论特别是币圈的关注。媒体近日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发现,虽然疑似“挖矿”项目纷纷转移,但部分大数据项目正在成为高耗能产业。

这几年,比特币概念很火,由此也带火了虚拟货币“挖矿”行业。尽管对于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目前从行业到公共政策都未形成定论,但“挖矿”作为高能耗行业,在一些地方一哄而上带来的弊端却已经逐步显现。“挖矿”项目热点地区之一的内蒙古发出清理行动,无疑是为规范该行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挖掘虚拟货币,属于强计算密集工作,需强大的硬件支撑,其背后就是以高电耗为基础。据统计,功耗较大的矿机一天的耗电量,就远超一个家庭一月的用电。而参照国际能源署各国电力消耗排行,目前全球比特币耗电量已经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挖矿”企业一般逐电而“居”,如在我国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等电力富集地区。

作为新兴产业,公共政策对于“挖矿”行业抱以审慎开放的态度,是必要的。毕竟,伴随而至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其高能耗特征,既违背当前的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也容易挤压其他行业的正常用电需求。甚至,由于“挖矿”行业对于电脑硬盘的消耗极大,让显卡等硬件价格快速上升,甚至厂商断货,给相关行业造成直接影响。

而与高能耗相对的是,其产出的社会实际效益严重不匹配。如,“挖矿”行业不仅无法给地方带来应有的产值和就业增量,还往往打着“大数据”“云计算”甚至区块链等旗号,骗取地方补贴和用电优惠政策,这也直接增加了一些地方新经济产业的虚火和泡沫。

这样的现实对很多地方也不无警醒意义:在对待“挖矿”行业问题上,需要有更多的公共理性,切勿随意被大数据、虚拟货币等概念所忽悠。比如,在招商引资时,要多些甄别意识,严防一些“挖矿”项目借大数据之名浑水摸鱼。

要知道,部分“挖矿”项目本就是极力迎合一些地方对于发展大数据等新经济产业的功利之心,若缺乏严肃把关,任其“乘虚而入”,到头来只会浪费了能源,又贻误了地方产业发展之机。

此外,“挖矿”行业的高能耗特征,也提醒更多地方要理性看待大数据等相关产业。事实上,一般的大数据项目也需要高能耗支撑,并不适合所有地方。在招商引资或政策优惠时,理应充分考虑项目的能耗成本和地方能源供应能力。为此,要完善相关评价体系,有必要增加能耗等考核内容,不能因其新兴产业名号就特别豁免,避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招商和投资。

发展任何产业,都要充分考量其背后的成本与收益。面对虚拟货币等新兴行业,在对其风险和利弊未有准确研判前,保持审慎态度、杜绝一哄而上,很有必要。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提醒,对于现在还不能“下结论”的比特币等数字资产,“要提醒,要小心”,“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当然,规范“挖矿”业有序发展,避免其过热和过度消耗能源,并非是要打击或“封杀”相关产业,而是要最大程度趋利避害。以此而言,内蒙古此次清理行动,也应带动其他地方举一反三,防止以“转移”代替真正的规范,引导“挖矿”行业与社会整体发展利益相适配。

新闻推荐

加强各方交流 深化务实合作

邓小刚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加强各方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本报讯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邀请,4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