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省社科院研究员赵志立:科技赋能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华西都市报 2021-01-11 02:27 大字

赵志立

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建设和人民幸福起着重要作用,自2020年12月26日“十四五,文化听你说——献策四川文化改革发展”大型网络征集活动启动起来,不少专家、学者、网友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建言献策。

“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四川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月10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教授赵志立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要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内容创新、价值挖掘”来概括。

科技赋能

让文化“动”起来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科技创新几乎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的,科技创新也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活力。”赵志立说,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横空出世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让文化更加多彩,也给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如今在业态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赵志立说,在技术的赋能下,人们观赏文物不一定要去到博物馆,通过VR、AR等技术,借助“掌上博物馆”等软件也一样可以身临其境;借助8K超高清互动技术、高清动态动画技术、全息影像等技术,珍藏于博物馆中的传世名画可以“动”起来,有了更真切灵动的表达。

赵志立提到,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包括文化消费、场景消费、情感消费等,也丰富了文化市场。“过去传统文化产业业态比较单一,对比而言,科技赋能将是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文旅融合

拓展游客体验空间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在赵志立看来,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同样适用于四川。“过去,文化和旅游相对割裂,文化没有市场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的发展。”而文旅融合之路则打破了界限,让文化和旅游互为支撑。他以故宫举例,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文创让历史“活”了起来,尘封的历史通过一种生动的方式走近大众生活,不仅传播了文化,也让故宫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赵志立同时提到另一种文旅融合的代表——沉浸式旅游演艺等体验产品。近年来,沉浸式旅游演艺等体验产品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各种沉浸式体验渗透到演出场馆、文化园区、旅游景区等场所,拓展了游客的体验空间。”在赵志立看来,这种文旅消费方式逐渐成为文旅融合的代表性业态之一,不仅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也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文旅消费内容之一。

内容创新

实现两个效益双赢

无论是科技赋能,还是文旅融合,赵志立表示文化产业要脱颖而出,更多的仍是体现在内容创新方面。“文化产业更能够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人们增加更多的幸福感,这也是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地方所在。”赵志立表示,文化产业的不同便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归根到底是内容输出。

为此,他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容创新是关键,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价值挖掘

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最根本的还在于价值挖掘。”赵志立说,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追求的不仅仅是市场规律和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样重要。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制约是,很多项目往往最注重的是经济价值。赵志立表示,要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背后就是一个个价值挖掘的问题。

如何对文化价值深度挖掘?在成都黄龙溪,一个正在规划中的艺术小镇或许将给出示范。“这个艺术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国最大、藏品最丰富、文物价值最高的非国有博物馆群。”赵志立说,这个规划中的小镇聚焦巴蜀文化的价值挖掘,侧重于打造一个国际文创之都的原创、研学、孵化基地,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此将文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便是对文化产业进行价值挖掘的意义所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新闻推荐

财政部拨付17.5亿元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内蒙古、辽宁、四川、甘肃等24个省(区、市)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申铖)记者8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支持各地做好今冬明春洪涝干旱、暴雪寒露等灾害救灾及水毁工程修复...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