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观止》
《故宫观止》编著:丘濂曾焱吴丽玮
现代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营造之美
于倬云先生是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生致力于古建筑保护。在他看来,全盛时期的故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已经全部留在了记忆和想象之中。
1407年,明成祖下令营建宫城,此后,备料和现场施工持续了13年。准备木料的工匠们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森林里砍伐巨木,然后顺着当地河道运入长江,顺长江之水漂送到大运河,再经运河北上到北京。这样,大约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
建造紫禁城所需的8000万块砖中用于殿堂铺地的金砖是江苏苏州特产,明政府规定,漕运粮船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砖才能放行。最艰苦的工程是运送台基、台阶、栏杆所需的汉白玉石料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这时候可以在路上泼水成冰。
故宫三大殿前后的御道石,长16米,宽3.17米,重量超过200吨。据说为运送这块宫城中最大的巨石,动用的民工超过两万人,沿途挖掘水井140余口,拉拽旱船的民工排成0.5公里长队伍,每天前进的速度不超过2.5公里,而曲阳距离北京200公里之遥。为运送这块石头,整整耗费白银11万两。
如果说这些工程还可以用具体数字和时间来描述的话,那么,500多年前10万工匠和数十万劳役同时在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铺砖架木、雕石画栋的恢宏场面则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容易重现的景象。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还保留了一些恢宏的英雄主义气概的年代。
不幸的是,经过500年,这种英雄主义的色彩基本上荡然无存。
重现康熙、乾隆年代的景象?我们现在一时无法找到对那时景观的描述,但100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由于他妻子是宫廷和贵族妇女的内科医生而与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发生联系,又由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关系而得以详细参观了故宫。赫德兰描述的场景是:“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没有华丽的东方色彩,却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十分亲切的美。”
“慈禧居所之美绝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只
有看到墙上的中国500年前绘画大师的杰作,看到康熙、乾隆时代巧夺天工的宫廷瓷器,看到这些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瓷器精心摆在精雕细琢的中式桌子上、托盘上,看到华丽的丝质绣花门帷,看到那些专为皇上、太后们织成的精美绝伦的挂毯,我们才可能体会到慈禧私室的富丽堂皇和优雅尊贵,才能体会到它的美。”
这大概是对故宫优雅尊贵之美的最后凭吊。如今的紫禁城更多的只是一种在柔软的风中的阴柔气息。王朝早已经被埋葬,当年皇权的阳刚霸气早已被风霜利剑打磨得荡然无存。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昔日的辉煌?参观者透过门缝窥测昔日帝王生活的遗迹,只怕连当年的想象也很难重演历史。
关于故宫大修的另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是:2008年以后的故宫会不会像罗浮宫那样和参观者产生越来越近的亲和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艺术宝库? (1)
责编/徐征美编/赵鸣校对/冬平
新闻推荐
四川省烟草公司南充市公司物流中心对以下门面对外招租:顺庆区丝绸路71号、73号门面(丝绸大世界对面),面积303.00平方...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