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四十载大爱温暖“大家庭”
何建平为老人洗脚
日前,在省民政厅主办的2020年四川省老年合唱暨老年摄影大赛和“最美老人”“孝亲敬老楷模”“优秀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中,乐山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园护理部主任何建平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养老护理员”。
何建平今年55岁,从事护理工作40年,他细心照料着城市特困人员的生活起居,用爱心为他们遮风挡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待这份工作,我会像儿子对待父母、兄长对待弟妹、父亲对待孩子一样尽心尽责。”
■崔朝军记者张波文/图
不畏艰苦用心呵护弱势群体
11月6日中午,在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园食堂内,何建平给一位没有双臂的男子喂饭。刚出锅的饭菜有点烫,何建平不忘吹一吹,俨然一位父亲在照顾孩子。
1981年初,年仅16岁的何建平进入市社会福利院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这一干就是40载。当时的市社会福利院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生活设施十分简陋,挑水、送饭靠护理人员肩挑,洗衣、缝补全靠手工,遇上老人生病就拉着板车往城里跑……
何建平就出生在福利院,对于院里的老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当上护理员后,他全心全意投入护理工作中,细致入微地照顾老人们的“吃喝拉撒睡”。每天早上6点多,他便开始给老人们打开水,照顾他们洗漱用餐,随后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下午,他又忙着张罗老人的晚餐。夜晚,大家已进入梦乡,他却常常在院陪伴闹脾气、使性子的“老小孩”。为方便照顾老人,即使不值夜班,何建平也住在院职工宿舍楼。闲暇时,何建平还常常陪老人下棋,为他们读报,像亲人一样陪伴老人。
倾情奉献
以爱温暖守护老人
因工作表现出色,何建平被任命为康复园护理部主任。康复园目前生活着70多名城市特困人员,大多数是生活无法自理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以及先天智力发育迟缓、肢体缺陷的残疾人,照顾他们,需要格外用心。
每次购买的成品衣裤,肢残特困人员总是无法穿上或是穿着不便。何建平便自掏腰包,托人买到了一台半旧的缝纫机,亲自为他们修改衣裤。周末不值班时,何建平总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乡镇市集,为脚掌变形的老人寻找“猫猫鞋”,打听能定制特殊鞋子的匠人。
10年前,城市特困人员马大爷刚到福利院时,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多次私自出院,甚至打骂护理员。何建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开导,努力让马大爷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马大爷左小腿有一处碗口大的顽固性疮口,何建平便带着马大爷四处寻医问诊。最后通过医院的血清新技术疗法,经过两个月的治疗,马大爷腿部的疮口慢慢缩小,周围长出了新肉,马大爷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如今,马大爷早已适应了集体生活。采访中,他指着自己脚上的“猫猫鞋”告诉记者,他的脚比平常人大,多年来,他的鞋子都是何建平外出帮他定制的,现在他爱上了福利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也会经常主动关心帮助院里的其他老人。
精益求精
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为提升城市特困人员生活品质,何建平思考了很多。他在院子周围种植了紫藤、三角梅,春天里,老人们在开满鲜花的凉亭里晒太阳,悠然自得。每天15点左右,是老人们吃点心的时间,护理员会提前备好水果或糕点,挨个发放给老人。春节临近,康复园早早挂起了红灯笼、贴上春联,老人们也围上了喜庆的红围巾。
2019年下半年,市社会福利院与市人民医院共同建立康复训练基地,康复科医生建议康复园部分老人适当进行户外体能锻炼。今年年初,因疫情原因,自大年初一起,市社会福利院开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康复医生不能到院组织开展训练。为了增强老人、残疾人的体能锻炼,何建平提出建立康复农场的设想。他花费1300余元买来工具、种子肥料,同护理员一起,将康复园旁边一块1亩多的荒地开挖出来,带着老人种植蔬菜。看着地里的种子逐渐发芽、长大,老人们兴趣浓厚,天天浇水、定期施肥除草,大家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在老人们的悉心照料下,莴笋、萝卜、油菜、莲花白等蔬菜长势喜人,收获颇丰。老人们吃着自己照看长大的毛豆、花生以及各种蔬菜,特别有成就感,吃得分外香。
40年过去了,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的“何爷爷”,何建平一直保持着那颗初心,在社会福利岗位上默默坚守,用他的爱心和真心,为城市特困人员撑起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李霁玥)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近日,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四川省森林草原...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