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中子铺 四川盆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元日报 2020-10-31 00:42 大字

发掘现场

发掘专家现场指导发掘工作

磨制穿孔石刀

磨制石锛

磨制石斧

磨制石楔

石叶

锥形石核

核心提示:

中子铺遗址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发掘出土石核、石叶、石锛、刮削器等文物共1万余件,其中有细石器标本1400余件、可供观察的细石器标本500余件。

中子铺遗址包括了早、晚两期文化遗存,分别距今7000-6000年、6000-5000年,细石器文化特征尤为显著,专家建议命名为“中子铺文化”。

中子铺遗址是西南地区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文化特征最为突出、遗存最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制作场地遗址,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步。填补了长江以北、秦岭黄河以南无细石器文化的空白,对新石器时代考古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中国南部的细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子铺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汪国义

10月25日至26日,中子铺细石器学术研讨会在广元市朝天区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中子铺细石器遗址、细石器文化博览馆建设、细石器实物标本,并针对遗址的发现、发掘、保护、利用、工艺复原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

广元本土专家意外发现中子铺遗址

广元皇泽寺博物馆馆员唐志工是中子铺遗址的第一发现人。1990年3月3日,周六,时年24岁的唐志工从广元市城区坐班车到朝天区中子铺开展考察工作。达到中子铺时已是晚上6时,天色渐晚,细心的唐志工发现,潜溪河南岸的营盘梁,有一座三角形的小山坡,非常独特。“土壤是灰白色的,地下还有一些棱角分明的黑色碎石,旁边的小土堆里还有一些磨制石器。”曾经历过船棺墓葬发掘的唐志工,感觉脚下土壤里可能埋藏有石器。

在参观考察现场,唐志工仍像30年前发现遗址时一样兴奋。据他回忆,当天晚上,他捡了一些碎石标本,就近住在中子农机站招待所。深夜,他用放大镜手电筒反复查看,在对比随身携带的考古资料,初步判断手中的小碎石可能是细石器标本,被当地村民称作“三角(脚)蟾”的小山坡可能是文物遗址。

第二天,唐志工又赶班车返回广元,并马上发电报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老师报告。

全国文物专家两次发掘复原细石器文化

1990年3月27日,王仁湘从北京前往到中子进行了4天的详细复查,他和唐志工一起又采集了很多细石器。王仁湘将标本带回北京后,很快整理绘图,并在调查简报称“中子铺遗址的发现,从而将川北地区的史前考古研究又向前推进了关键的一步。”同年4月,国家文物局划定了500平米的遗址保护范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既是中子铺遗址专家,也是和王仁湘、郑若葵等专家最先对中子铺遗址发掘的专家。1990年10月,他和郑若葵在发掘现场发现,紫红色砂岩基座的小山坡上,土层覆盖并不厚实,细石器遗物埋藏在浅表的耕土层,地下没有遗物和文化层。

同年11月10日,王仁湘等专家到中子铺继续发掘后,让整个考古有了新的转机。在一个探方的耕土层下,发现了堆积较浅的灶坑,旁边还有火种坑,随后又陆续发现了灰坑,开口都在下层的地表层。灶坑、火种坑、灰坑保存较为完整,这些原生态的遗迹,是与细石器同时的遗迹。当年冬季,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在中子铺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

1991年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按计划对中子铺再次发掘,将原已发掘区域再扩大。通过两次发掘,对中子铺遗址情况有了整体认识和更加全面的了解。

1990年、199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两次在中子铺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100平米、文化层厚度约0.5米,共发掘出土石核、石叶、石锛、石片、石柱、刮削器等文物共1万余件,其中有细石器标本1400余件、可供观察的细石器标本500余件。

中子铺遗址比四川三星堆遗址早了2000年

中子铺遗址包括了早、晚两期文化遗存,其中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是遗址的主要内涵,专家将其命名为“中子铺文化”。经碳14测定,该遗址早晚两期年代分别为距今7000-6000年和6000-5500年左右,比四川三星堆遗址早了2000年。

中国社科院、国家文物局专家一致认为,中子铺遗址是四川盆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四川境内当今发现的文化特征突出、遗物最为丰富的一处细石器遗址,也是黄河以南仅有的一处最好的细石器遗址,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步。

中子铺遗址不仅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的上限,也是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上限。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中子铺遗址细石器制造场所

中子铺文化细石器以就地采集的燧石、石英石为主要原料,采用间接和直接击打法剥片。细石器中长石叶数量较多,有刮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小石片石器数量较多,都有锋刃缘,带有明显的二次加工痕迹。

在灶坑和灰坑中发现有与细石器共存的夹砂红褐陶片,遗址上层有斧、镰、锛、刀、凿、磨盘等磨制石器,和一些夹砂红褐陶、灰陶及少量泥质红陶片,陶片火候不高,器表有绳纹,器形不大,有罐、碗和三足器。考古表明这一批细石器年代已经属于新时期时代。

中子铺遗址发现了一些露天灰坑和灶坑,初步判定只是一个细石器制造场所,没有看到居址痕迹,没有留下更多证据复原当时的经济形态。但是不具备农耕文化形态是肯定的,可能与采集农业、狩猎活动有关,正和与遗址附近山地谷地环境非常吻合。推测可能和西藏地区细石器文化居民一样,也是以采集狩猎作为主要经济生活手段。

建设首个全国细石器文化展示交流中心

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是石器时期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实物见证。近年来,朝天区高度重视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文化的保护、发掘工作,明确将中子铺文化作为朝天区五张文化名片之首来打造。加快推进遗址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建设,力争高水平建成第一个全国细石器文化展示和交流中心,做靓中子铺细石器文化名片,更好发挥其独特的社会效益。

2019年11月,已将细石器实物标本安全运回朝天,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子铺细石器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朝天区还将加强遗址学术研究,全面开展遗址考古调查,开展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文化学术研讨。加快推进遗址文化博物馆建设,启动遗址文化博物馆展陈布展工作,力争在2021年完成布展并正式外开放。

(图片由朝天区文管所提供)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已完成69.7%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已完成69.7%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殷鹏)10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