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现场·我在我思】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体现社会的良心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0-27 02:17 大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近年来,“老龄化”话题多次占据重阳节热点新闻第一名,但今年的领跑者似乎换了——10月25日重阳节当天,新华社刊发报道称,根据统计数据推测,我国有上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同时,老年人因使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当年轻人享受着互联网和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时,一道数字鸿沟似乎横亘在老人与世界之间。

此前有媒体报道,10月中旬的一天,63岁的李大爷为了镶牙,和老伴儿一起转了好几趟车去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到了门诊大厅,李大爷被告知因疫情防控需要,该医院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要提前手机预约。不会手机挂号的李大爷在医院耽误了几个小时,最终没有看成牙。最后,他情绪激动地在门诊窗口喊道:“你们不能把老人拒之门外啊!”

四川有“李大爷”,而全国各地都有“李大爷们”。在北京,我常去的一家医院同样在疫情期间取消了现场挂号,每次去医院,总能看到对着相关告知书发呆的老人。前不久打电话回家,母亲说现在外公外婆每次去医院她都要陪着,“出示健康码、自助取号、缴费,每一项都要我帮忙……”

商场收银台拒收现金、路边挥手许久打不到出租车……数字化对老年人的“不友好”早不是新鲜事,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个态势迅速发展到了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地步。

不会网购可能抢不到口罩,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地铁,医院取消现场挂号所以难以就医……有老人心酸地自嘲说:“如今出门都像是在给社会增加负担。”

于是不久前,在陕西西安一家电信营业厅,虽然工作人员多次婉拒,一位老人还是把一袋香蕉留下就走——只是因为此前老人来办业务,工作人员帮她注册了健康码。

或许,老人有多感激,就能说明她曾经有多无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年轻人,我不断感受到这句话的正确性。以网上预约挂号为例,动动手指、戳戳屏幕,不仅让“黄牛党”“号贩子”大幅减少,排队大军也渐渐消失,医院还腾出了更多人力。

在不断追求便捷、智能的路上,还有一句口号不该被遗忘:科技以人为本。事实上,不仅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改善人类生活、增加人们福祉为目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

而这其中的“人”应该也必须包括老年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象征着未来的孩子百般呵护,似乎忘了那些已经完成奉献社会使命的老人,同样需要与时代同行。

李大爷发出“拷问社会”的呼喊后,四川卫健委迅速回应,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为老年人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建立就医绿色通道。而在国庆期间,全国多个车站为无健康码旅客开辟专门通道的举措得到了一致点赞,“简单的指示牌下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从制度上要求城市公共场所为老年人保留“传统”服务的同时,基层社区、志愿组织等社会力量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授课、引导等方式让老年人循序渐进地参与到数字化生活之中。子女有义务帮助父母、长辈学会、掌握一些数字化操作,但对一些空巢老人,如果社区能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智能手机培训课程,如果医院内有更多志愿者能提供细致、周到的引导和帮助,“李大爷们”一定会倍感欣慰。

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以前我总以为这句话是说给年轻人听的,可最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是说给越来越高速运转的社会听的。搭建桥梁让更多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新闻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与成都图书馆今起实现通借通还

六方面融合将从流通阅览服务、信息化建设、文献采编、读者活动、文创开发、人才交流六个方面全面开展同城融合服务。借阅...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