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有电商平台以每份 0.5 元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你的“脸”被卖了

消费质量报 2020-10-16 00:46 大字

近日,AI换脸涉嫌侵犯肖像权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电商平台以每份0.5元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

这些人脸信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入销售环节的,销售人脸的目的是什么?记者展开了调查。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现象

人脸数据遭卖

近日,有媒体曾报道称,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在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此外,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等。

调查

“人脸认证”需求较旺盛

10月14日,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人脸识别”等关键词已经搜索不到相关商品。但记者在淘宝搜索“认证脸”依然能搜出相关产品,有一家店铺就正在出售“王者荣耀实名认证过人脸增加修改次数强制换名”,售价10元。

这些包含人脸信息和其他身份信息的数据从何而来?此前的新闻里给出的答案,大部分的人脸信息来自一些网贷和招聘平台。

此前,在不少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通过搜索特定关键词,就能找到专门出售人脸数据和“照片活化”工具的店铺。

14日,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照片活化”已找不到相关产品,但搜索“人脸认证破解”仍能找到相关产品,记者查找到一款可以将静态图片制作成动态图片的软件。打开搜索引擎就能找到这款软件的相关教程,以及各种破解版下载网址。随后记者搜索“动态人脸识别过机模板软件”,找到一家科技公司在做“真正免费离线的人脸技术”,功能中就写明包含“人脸检测、对比、活体等多种功能”。

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很多APP都会默认开启“人脸认证”功能,以验明使用者的真实身份。有从业者告诉记者,很多买家对支付类的过人脸认证需求较为旺盛,这也成为他们最赚钱的“业务”。

疑问

被倒卖的人脸数据去了哪里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说:“如果只是采集个人的人脸信息,比如在马路上你被人拍了照,但没有获得你的其他身份信息,隐私泄露风险并不大。问题在于,当前网络黑市中售卖的人脸信息并非单纯的‘人脸照片’,而是包含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的一系列敏感数据。”

被倒卖的人脸数据到底有什么用?这条产业链怎么形成的?何延哲表示,如果人脸信息和其他身份信息相匹配,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以盗取网络社交平台账号或窃取金融账户内财产;如果人脸信息和行踪信息相匹配,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网络相关从业者一般是利用软件,将静态的人脸照片处理成动态视频,进而骗过部分手机应用中的活体认证环节,认证后实名账户则可以被倒卖,用于商业推广或小额网贷等用途。

说法

人脸信息应纳入监管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表示,针对面部特征等生物特征信息收集使用不规范等重点问题,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将开展专题研究和深度检测。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认为,人脸信息作为其个人信息中最为敏感的一类“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更是应该成为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对象,进一步以立法立规、制定标准等方式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加以引导。

“尽量减少网络曝照,人脸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一种。”四川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李雯说,对“人脸信息”的保护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也规定,AI造假音视频不得随意发布,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于佳宁表示,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信息具有终身不可更改等特点,这些数据在采集、传输、保存、使用以及第三方调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泄露和滥用问题。

新闻推荐

四川高位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

聂辰席在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考察调研四川高位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本报讯(成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