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曹氏祠堂,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

广元日报 2020-09-27 00:37 大字

曹氏宗祠正门

马晓蓉

2018年,我在原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探访时赤化人告诉我说,清江河对面的清江村曹氏祠堂是赤化家族文化的代表,我便有了要前往探访的强烈愿望。真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拥着蓝天白云,在曹家后人、现曹氏族长曹建伟的引领下,来到了清江村曹氏祠堂,探寻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

与清江河迎面相望的曹氏祠堂,背靠山梁,绿树环绕,一看就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进得正门,一个大约50多平方米的厅堂就呈现在眼前,厅堂正前方是曹氏家族先祖牌位。厅堂左右两边各3间小厅房,左手边的小厅房内是二十孝图,右手边是曹家先人篆刻的碑文。借着灯光,仔细阅读碑文。

从碑文中得知:洪化初,迁移清和里富乐坝(即现在清江六队),罗家院创业,垂绪原配文君生子三,长子曹国正、二子曹国泰,三子曹国安。

根据碑文记载,我查阅了这段历史。明朝末年,张现忠血洗四川,再加上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1673——1681),历经40多年战乱、厮杀、虎害和瘟疫等天灾人祸,四川全省人口已经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的600万人锐减到不足50万人。当时,四川全省90%的人口丧亡,“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顺治年间,时任新知县张懋向上级汇报了当时四川的情况。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下发了一道圣旨,号召大清国的子民积极前往四川垦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场历时200多年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开始了,曹氏人家也是在那个时候迁徙过来的。如此算来,曹家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曹建伟家中,通过曹氏后人讲述,我将曹家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整理成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配夫人文君所生的3个儿子一天天长大。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儿子大了,就该成家立业,分家独立门户,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丰盈湍急的清江河,为沿河两岸的百姓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白田坝也因此在清江河岸边修建了水码头。水运的畅达,让上下商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为紧靠清江河码头居住的曹家带来了不少商机。

等到分家的时候,长子精明,分得了靠码头的田地,也就是现在的一队;二子聪慧,要了一块现成的肥地,也就是现在二队的田地;到了忠厚老实的三子面前就没有地了,父亲只好将三队的茅草地划给了他,让他自己开荒种地。这就是后来曹家人的大房、二房、三房。

随着三兄弟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有了子孙后代,人口不断增加,曹家的实力逐渐壮大。为了团结曹氏家族,三房在嘉庆十二年修建了曹氏祠堂,将各房的土地面积和地界按照长幼次序依次篆刻于碑文之上。并在祠堂供奉曹氏家族祖先,撰写曹氏家训,立下曹氏家规:每逢三年的七月半这一天举办一次亡人会,祭奠先祖。

在经商重文的家族文化影响下,到了清朝年间,曹家人出了贡生。桃园三涧花碑上篆文贡生名曹典,书名曹世英。

沧海桑田,时跨百年。随着曹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小小清江村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家族发展,曹家人开始有序迁徙到附近村落居住。乾隆三十三年,二房后代曹文炳在老昭化买了一个水码头,据说购买水码头的契约现在还保留在曹文炳后人手里。得知这一信息,我请现任曹氏族长曹建伟帮忙联系,看是否可以拍张照片,一睹百年前契约的尊容。但其后人在房屋改造过程中连续搬家,也弄不清楚该契约存放于何处,非常遗憾,我也因此未能如愿。曹家人还说,现居住在白朝乡的曹姓人家都是曹氏家族迁徙去的后人。

说来也是风水轮流转。虽然大房、二房要了最好的田地,但终究没有三房出的人才多。到了清朝末年,三房出了一个曹大爷,由于曹大爷做事果断,豪迈爽气,很快就成为清江河一带的地方势力,就是过去所说的袍哥人家。

曹大爷虽是袍哥人家,但非常重视文化。他分别在曹家祠堂和南华宫开办了学堂,聘请私塾先生教清江河两边穷苦人家的孩子识文习字,学习私塾礼仪,深得这一带百姓认可。

今天,曹氏祠堂在后人的维护下保存完好,曹氏家族依然还在延续着每逢三年七月半这天举办亡人会以祭先祖的家规。风清气正的家风,让曹氏家族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在时间进入21世纪的今天,曹氏家族依然是人才辈出。

中华五千年文明,从未断流。是的,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周颂》《大雅》《老子》还是《庄子》,都无不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曹氏祠堂正是在不断延续着家族的“共同记忆”,让小文明和大文明链接传承,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海洋。

新闻推荐

四川省基本实现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四清”任务目标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9月25日,记者从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专题会议上获悉,截至9...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