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院士“智慧”加码万亿产业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要继续跑出加速度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9-21 06:37 大字

两院院士四川行电子信息专题对接会现场

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成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诞生3D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网络游戏“王者荣耀”……9月18日,两院院士四川行电子信息专题对接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就引人瞩目。

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大关,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第一。更值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不降反增,且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今年1-7月同比增长达16.5%。

目前,四川已先后集聚了华为、京东方、清华紫光、英特尔、微软、IBM、德州仪器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成绩斐然,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而如何继续跑出加速度,“最强大脑”们前来支招了。

产业发展加大布局

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1/5……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早已贴上了“四川造”的标签。

作为四川率先突破万亿大关的电子信息产业,其发展的亮眼表现也获得了行业“大佬们”的肯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四川在“三线建设”时期就被定位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等都集中在四川,形成了非常好的基础。

据了解,四川将电子信息产业置于“五大万亿产业之首,数字经济核心支撑”的重要位置大力支持和推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拥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成都,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还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但成绩的背后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放眼全国,各省市均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业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的四川,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又要如何发力?

“四川还要进一步加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邬贺铨表示,四川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上已具备一定的优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四川而言是机遇也是优势。在他看来,川渝两地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还是上下游关系等方面,都能形成良好的互补。“两地协同发展,将有望做大电子信息产业’蛋糕’。”

同时,邬贺铨认为,四川要抓住当下全国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机遇,将基础设施布局扎实,今后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才会更顺畅,才能更有底气地迎接电子信息产业即将到来的“黄金期”。

关键领域提前介入

产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行业风向,业内专家们是最先感知到的一批人。

对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院士专家们又有怎样的建议?

“我们能不能提前介入到量子计算机的配套开发上去,为量子计算做系统、做软件,打造相应的产业链和生态链?”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表示,量子计算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已开始布局,而四川拥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可以提前介入。

郭光灿介绍,目前量子计算在技术上已取得新突破。以谷歌最新成果为例,他们首次在实验中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算力的优越性——在世界第一超算需要计算1万年的实验中,谷歌量子计算机只用了3分20秒。

郭光灿表示,量子计算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与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一样,量子计算机也需要操作系统和软件支持,这都是今后的市场发展方向。“目前,国外企业在发展量子计算的同时,也在布局未来可能形成产业的几个方面。”

新兴领域要提前介入,已有产业则要特色发展。

提到已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就不得不说现在大热的5G,而四川也在5G赛道上快速奔跑。

截至今年7月,四川省通信企业累计投入5G建设金额113.23亿元;全省已公开5G专利1966件,位居全国第六;共计700余家单位、10余个行业已开展5G创新应用孵化试点。

但5G发展还不止于此。

“5G今后肯定是一个巨大市场。”邬贺铨表示,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仍是关注重点,虽然现在好像还没出现“杀手锏”级别的应用,但它迟早会出现。“如果四川下定决心,可以在全国做出更有特色的5G应用,市场前景很好。”

技术瓶颈重点突破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大数据应用指数居全国第4位,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大数据发展综合排名全国第6位……漂亮的排名背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还需要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朝焕说,电子信息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很快,稍不注意就会被甩在后面。因此,四川一定要具备忧患意识,要有创新的思想,同时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

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突破,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也是院士专家们的关注重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松就针对基础研究如何与其他学科结合共同解决“卡脖子”问题给出建议。他建议,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多么厉害的成绩,在进入另一个领域时,都要先当“小学生”。“当你学了一两年,对这个领域有自己的理解后,再结合基础研究的知识和成果,就能很快进入这个领域。”

“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突破,不仅仅需要多学科的结合,还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一个技术的突破,从基础研究往前推的话,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出现成果,而这段时间你都是默默无闻、坐’冷板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说,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是需要技术积累的,而这需要坐“冷板凳”的精神,也要有家国情怀的理念,同时科技人员还要有甘于奉献、努力攻关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琳 鲍安华 文/图

(相关报道见二版)

新闻推荐

四川省投放冻羊肉、午餐肉罐头各500吨

本报讯(记者刘佳)记者9月18日从省商务厅获悉,为丰富节日肉类市场供应,省商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