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88岁奶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克小“胶囊” 可让心脏搏动超12年

成都日报 2020-08-18 02:25 大字

8月9日,患有“病窦综合征”、合并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刘奶奶出院了。三天前,88岁的刘奶奶在市五医院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成为了医院首位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这种起搏器不足2g,续航寿命超12年,且无需在胸前开刀。这项代表着目前起搏植入领域最高水平技术的成功施术,标志着市五医院正式开启了无导线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时代,医院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了省内先进水平。

反复晕厥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治疗方法

刘奶奶因反复晕厥跌倒多次进市五医院治疗。入院时,她的心跳每分钟仅30次,被诊断为“病窦综合征”。该病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随时有发生猝死的风险,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心内科主任郎明健说,刘奶奶还患有老年痴呆、体重仅40公斤,如果植入传统起搏器需要开刀植入皮下,术中术后患者均无法配合,不仅伤口管理困难,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感染的风险也极高。为了更好地避免风险,郎明健带领市五医院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团队经过缜密的方案分析,认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困扰刘奶奶的问题,这项技术无需在胸前开刀制作囊袋、无切口、无伤疤,能有效减少创伤与感染风险。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为刘奶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胶囊”起搏

手术22分钟、续航超12年

Micra无导线起搏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导线的起搏器。它不足2g,就像胶囊大小,又被称为“胶囊起搏器”,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

8月6日上午,在市五医院麻醉科及介入室的全力配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指导下,市五医院心内科起搏团队成功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刘奶奶右心室室间隔中下部,用时仅22分钟。术后,王奶奶心跳恢复到了每分钟60次,并且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8月9日,术后恢复良好的刘奶奶出院了。

郎明健介绍道,Micra无导线起搏器虽然小,寿命却长达12年以上,同时还能兼容3.0T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可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大、抗核磁共振检查等优势,由于植入难度相对较大,目前省内仅有少数心脏中心可开展该技术。市五医院成功开展此项新技术,将给更多心律失常患者带来微创、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刘秋妍 本报记者 邓晓洪 供图 市五医院

新闻推荐

水利部: 长江、黄河将迎来 新一轮洪水过程

据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根据气象预报和汛情发展,水利部17日预计,长江、黄河将迎来新一轮洪水过程。水利部研究部署强降雨防...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