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描摹自然的别样美好
?荆墨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冯骥才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万物生灵》是冯骥才为孩子们量身编选的,以自然为统摄,书写植物、动物、季节以及童年记忆中难忘的人物,让孩子在优美易懂、温暖阳光的字里行间,感悟大自然的真性;让孩子们明白,要温柔善待每一株小植物、每一个小动物;让孩子在自然真性的阅读中,补充知识教育之外的心灵教育。此时,无须向孩子们讲解写作风格与构思技巧,只需要将孩子带入大自然中,看花开,看水流,看鸟飞,听虫鸣,孩子终将被这些自然界的神奇所征服,于是从书本到实践,自动自发地寻求自身情感的愉悦点。
冯骥才的文字大多温暖、阳光,尤其是触及他偏爱的小生灵时,无不充满柔情和纯真,他非常乐于去发现、体贴现实中的美,极具感染力地给人传达一种天真、乐观、向上的力量。在他笔下,胆怯而顽皮的珍珠鸟,凶猛到不顾生死的马蜂,机灵却冒失的小松鼠,机警又多疑的麻雀,懒懒又狡黠的白狗……他们是人类的伙伴,与人类息息相关。猫头鹰正在树上,睁大圆眼,射着冷峻目光;蝙蝠迅疾无声地飞来飞去;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圆眼睛的目光柔和又胆怯。这些动物的一举一动,都被作家看在眼里,写进文字里,同时,从这些动物的身上获得人生的感悟。
冯骥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对当地的文化风物有一种喜悦的接受。他边走边写,笔随心动,一切景物都有了灵气和色彩。在他笔下,维也纳春天悄无声息却又辉煌地走来,小姑娘们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山上的森林环抱中,尖顶的木板小楼,周围是异常充沛的清爽志气,纯真憨气的小女孩海蒂,撒开手脚在草地上打着滚儿。森林里的雪玫瑰,生长在枯枝腐叶中间,阳光从树隙中间斜射下来,照在它淡绿色的花朵上,花瓣绒样的一层被照得荧荧闪亮。文章到处洋溢着一种和谐、恬淡、安静祥和的自然之美。
冯骥才感悟自然的心是细腻而敏锐的。在《逼来的春天》中,他提出“春天是最先闻到的”;《冬日絮语》中写“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而玻璃窗上那冻结的冰雪总是从中间化开,再向四周蔓延;还有《苦夏》中他在酷热中伏案写作,汗湿胳膊,黏在书桌上,与暑热抗争的描写等,这一切显然是作家留心观察、亲身体验的结果。冯骥才对这一切的体验是真实而细致的,他以一颗善于体察的心,敏锐地搜索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由此凝成一首发自肺腑的诗。
生活并不仅仅是诗与远方,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挑山工》中写到,冯骥才在游泰山时发现,在游览过程中,虽数次超越一名挑山工,但在休息时他也总在与他们同地方休息。不禁敬烟攀谈,工人想了一会道:“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同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脚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地往前走,别看看着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让人敬佩。
孩子的天性是最接近于大自然的,孩子理应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在冯骥才看来,教育的根本便是心灵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心灵教育才是根本,就是“时时注意给这片天地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博爱,注入情感和正义感,以及纯正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心灵这片天地美好、丰富和健康”。《万物生灵》这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来,通过纯洁的书香,阅读自然,培养孩子美好、丰富、健康的心灵天地。
新闻推荐
关于四川省2020年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公开招录工作的相关政策解答
□蒋伟本报记者朱丽近日,四川省正式启动2020年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公开招录工作,现就相关政策法规等进行一一解...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