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三教授涉招生腐败艺考“潜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议论风生
短短几年之内,川音就有三起招生腐败案件被查处,这绝非偶然。
近日媒体报道称,6月30日至7月10日,四川音乐学院(川音)声乐系的3位女教授杨婉琴、费莉、邓芳丽,疑因涉及该校声乐专业招生腐败一事,先后被纪检监察部门带走调查。此前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校方目前正在向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学校有相应的处置流程,可以关注学校的官方声明。
根据举报者提供的材料,涉事教授招生腐败行为,可谓触目惊心:过去数年,四川省外考生进入川音,每人收18万元才会保证被录取,而邓芳丽调至声乐系后,每名外省考生录取价格上涨到25万;她还将收受学生家长的钱财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麦子”;20年来,招生敛财行为已经由个体户单干演变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打分,统一分配”,考生费(即贿赂款)由团伙中3位教师分别保管……
这其中每一项指控,都足以让涉事教授斯文扫地,而它们还指向了性质更为严重的招生腐败与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这些指控是否属实,还涉及哪些人,需要彻查。
值得注意的是,以川音三名女教授被查为引线,关于该校招生腐败的一些往事也被媒体挖了出来。其中川音原书记柴永柏利用职务便利在该校大肆敛财,以及长期与三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在舆论场引发关注。在法院公布的判决书中,对柴永柏的指控,同样涉及招生腐败。媒体还曝出,在柴永柏任职期间,川音一直收取针对省外未达线学生的赞助费,而这被认为是此次三名女教授收取的“录取费”的前身。
事实上,2016年,同样是在四川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招生中,还有一名女教授因收受考生家长贿赂而受到司法处置。
短短几年之内,川音就涉及三起招生腐败案件,这绝非偶然。这所学校到底因何而频频出现招生腐败?前事之鉴为何没能成为后事之师?刚性约束机制去了哪里?这些未竟之问,在这起新案面前,该有一个明确说法了。
事实表明,艺术招生领域向来是腐败高发地。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有艺考腐败案件曝光,这跟其特别的选拔方式有关。比如艺考选拔主观性强,考官的主观审美、个性判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成绩,而在缺少制度的约束下,主观因素就可能成为被攻破的薄弱堡垒。
再有,在多起案件中,艺考的主要负责人都兼具“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在艺术专业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考官往往也可能是教学中的指导老师。这更为选拔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每一起招生腐败案件自有其特殊的地方,不能一概而论。但因为艺考本身有固定规律,所以这些艺考腐败案件也有其共性。对这些共性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补漏,譬如建立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设计;譬如通过全场录像、电脑全程监控、考试追溯等技术手段促进招考透明化。合理的制度设计,是避免艺考腐败的重要一环。
当然,对于此次川音三教授所涉招生腐败案,需要有关方面全面调查卷入舞弊案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如果违法违纪行为属实,就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而如果经过调查之后,三名教授被证明是无辜的,也要还其清白。唯有公平公正地对待这起疑似招生腐败案,方能守住大学艺考的公平正义,也才能捍卫大学的一片净土。
□新吾(媒体人)
新闻推荐
光明日报8月12日消息,一本“书龄”70年的字典,再度更新了。8月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在北京图书大厦正式亮相。作为人手一...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