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见证湖广填四川历史 长乐禹王宫:千年古镇上的百年建筑

南充日报 2020-08-11 01:57 大字

●本报记者 罗虹 实习生 陈苗 文/图

高坪长乐,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镇上,有很多古老的宫殿,禹王宫是长乐古镇上保存下来最具特色的古建筑,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8月5日,记者走进长乐禹王宫,探寻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建筑的秘密。

A 历经百年的四合院

穿过长乐镇繁华的街道,螺溪河南岸的幸福街1号便是禹王宫的所在地。门口立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写着“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长乐禹王宫”,这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7年设立的保护石碑。拉开蓝色的卷帘门,一座四合院式的禹王宫便出现在眼前。

一进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戏楼,但戏台已不复存在。“上为戏台下为通道,戏台两边耳房是戏班子化妆、出戏的场所。戏台台口、吊沿和梁吊上绘制的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但如今已模糊不清。”高坪区文保所负责人介绍,大门牌坊同戏台融为一体,前后共有8根立柱支撑,十分牢固。

穿过戏楼,眼前便是大殿,大殿前有一道过厅,要走进大殿,必须经过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天井中间放有一块2米见方的石台。走进大殿时必经此石,称为踏步石。除大殿和过厅外,整个地板都是用木板拼合而成,至今完好无损。屋基与地板之间除去中间几个支点和四周被砖石堆砌密封之外,其余全是空心的,只留一个通气孔。据说,这样的建筑方式,既可以防止因木柱直接触地而受到腐蚀,也可以防止地面潮湿。

“最早的时候,听老人们说,禹王宫大门处还有高大的石拱门,门口有一对小石狮,后来石拱门没有了,石狮也不见了。”当地老人告诉记者,两扇大门需要四人合力才能推开,门槛是由整根木头做成,小时候还和家人坐在门槛上歇过凉。

走出禹王宫,绕到禹王宫外的砖墙,竟发现许多砖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禹王宫”三个字,据说像这样有“禹王宫”字样的砖,有近10万块,这些砖宽而厚,是现代建筑用砖的2倍大。

据史料记载,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乙丑年(1805年),坐北朝南,现存戏楼、廊、正殿及与前殿相连的东西偏殿,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三重四合院格局,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风貌古朴。

B 湖广移民建造的古戏楼

翻遍史料发现,禹王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可寻。在清王朝“移民垦荒”政策的推动下,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10余个省的移民相继来到四川定居,形成了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年的“湖广填四川”。根据地域和群体的划分,客家人建起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会馆。在命名上,湖南、湖北的叫禹王宫,福建的叫天台宫,江西的叫万寿宫,陕西的叫三元宫。

当地人介绍,长乐禹王宫正是湖广人的会馆,是当年移民到长乐一带的湖广(今湖南、湖北)人建造的。湖广移民不但建起了气势恢宏的禹王宫,还带来了“讲话像唱歌”的特有方言。至今,长乐人依然保留着一口乡音。

居住在附近的老者介绍,长乐古镇初建时,气势恢宏的万寿宫、禹王宫、财神庙、颛顼宫、鲁班殿、森林宫是镇上的建筑主体,当地居民在此交易、处理族内事务等,甚是繁华。尤其是禹王宫,更加热闹非凡。

试想一下,白日里,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彩色戏服,粉墨登场,嘴里“咿咿呀呀”诉说着满腹柔肠;台下,八仙桌一字排开,桌上一壶清茶,戏迷们听得如痴如醉,有人甚至泪如雨下……百转千回的曲调吸引了镇上街坊,纷纷前来听戏,有的小孩扒着门窗,支棱着小脑袋,嘴里跟着“咿咿呀呀”学个不停,好不热闹。若是唱高兴了,台下戏迷纷纷拍掌叫好,这热闹声怕是传得更远,吸引更多人前来看戏。

如今,唱戏的人和看戏的人都不在了,留存下来的古戏楼,仍然成为当地人美好回忆的寄托。省文物专家来此考察后认为,长乐禹王宫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宫内戏楼更是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建筑,对于研究古代表演艺术具有一定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物财富。

C 禹王宫曾改为粮食仓库

今年54岁的郭映平是长乐镇人,他与禹王宫有着特别的缘分。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大量储备粮食,禹王宫除围墙、戏台保留原貌外,将所有大殿、厢房等改成了仓库,取名长乐粮站。到上世纪80年代,郭映平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长乐粮站的保管员,专门负责看守粮仓。

“一共两个保管员,我们就住在现在进门左手边的门面里,有卧室有厨房,比较齐全。”郭映平告诉记者,长乐粮站地板采用木板拼接而成,底部用石条抬高30厘米,既通风又防潮;外墙壁使用木板镶嵌,墙壁下方留有出粮漏口,方便箩筐从下面接粮;内墙壁采用桐油防潮工艺处理,至今木板不朽、框架不散。

“长乐粮站主要储存黄豆、菜油、小麦、花生等,有18个大小不等的仓,能装上近2000吨粮食。”郭映平说,每年收油菜、麦子的时候,是长乐粮站最繁忙的时候。每天都有老百姓挑担或者骑着三轮车或者开着手扶拖拉机,将自己种的或者收的粮食送到长乐粮站来,有时他们要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多。

在郭映平的记忆中,长乐粮站不仅仅收长乐镇的粮食。连周边的御史乡、会龙镇的居民都会把粮食送到长乐粮站来卖。当时南充地区成立了粮食车队,开着大货车到各个粮站收粮。长乐粮站的粮食主要运往南充面粉厂、植物油厂等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粮食由国家统一储备,长乐镇也修建了国家标准的粮仓,禹王宫便不再作粮仓使用。从这时起,禹王宫才真正安静下来。郭映平也相应地成为禹王宫的看护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直到2003年,禹王宫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筹集20万元对整个禹王宫进行了抢修加固。

如今,因为人迹罕至,久置未用。虽然时间淹没了历史的痕迹,但却抹不掉禹王宫曾经的繁华。

新闻推荐

从服装代工升级到高精尖的新兴产业,从入驻企业寥寥无几到汇聚70余家顶尖药企 【民生经济看点●“上新”了,老城①】服装工业园变身国际生物城,经历了怎样的蝶变?

2019年8月建成投用的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厂房,照片拍摄于近日。李雪飞摄2015年12月21日拍摄的服装工业园。李雪...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