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1块豆腐超市竟标价200元? 记者调查:标签与实物不符现象真不少

达州晚报 2020-08-10 09:29 大字

图文无关

1块豆腐卖200元!”近日,市民王先生向本报2382258反映,因超市工作人员贴错价签,他在达城某超市结账时发现账单多出了100余元。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表示,他们在超市都遇到过价签与实物不符的情况。

市民反映

标签混乱现象不少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几位市民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被坑”的经历。“很多超市都有这种现象,特别是需要人工打价的时候,比如买蔬菜、水果就容易弄错价签。一般顾客不会注意核对每个商品的价签,也就容易被超市‘坑’。”“有一次我在西外某大型超市买东西,商品标价7元,却收我7.8元。商家的解释是,商品的价格未在电脑上更新。”“我前几天在老城区某超市买东西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一款商品两个价格,我问服务员究竟以哪个价格为准,她说以价低的为准,结果买单时却是按照价高的在收钱。”

“我在凤翎关某超市购物也遇到过,宣传单上的商品与店内销售的商品不一样,如卷纸,宣传单上写明了克数,但店内销售的却比宣传单上的少,商品名称和价格却是一样的。商家对此称,是宣传单印错了……”

超市回应

标签出错实属常见

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调查了达城多家超市和商店,发现部分超市存在标签与实物不符,或者标签价格与结账价格不符的情况。部分小型超市没有明码标价,商品价格一律是店主说了算。

“超市的物品那么多,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商品都按照标签的位置摆放,而且有些价格牌也不一定能及时更换。”当记者质疑部分商品价格标签与实物摆放位置不符时,达城某超市的工作人员如此回答。他说,超市数万种商品,几个标签出错实属常见。“需要人工称重计价的果蔬,出错也难以避免,特别是果蔬交易高峰期,我们忙不过来。”该超市工作人员说。

律师提醒

在超市购物要多留心眼

四川天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泽文:商品标签价格与结账价格不符,商家优惠宣传与实际商品不符等情况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诚实信用原则等相关规定,商家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其中,超市物不对价的行为还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实质上是和商家签订了契约,商家应该明码标价,契约方显公平公正。商家变更价格,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因商品摆放混乱、促销牌更换不及时或标签模糊等原因导致消费者看错价格,商家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依法维权。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和商家自律,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罗泽文建议消费者购物时,要注意标签和价签内容,特别要留意商品的名称、价格等信息。结账时,要及时核对购物小票,看实际收款与标价是否一致,保留好购物小票或收据,以及商家的宣传单等,以便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证据。一旦发现商品或价格名不副实,要及时与超市交涉。如果交涉不能解决问题,应及时向物价、工商、消协等相关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

□本报记者赵曼琦见习记者李彦达

新闻推荐

两部门安排部署重点地区新一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当日召开会商会,安排部署重点地区新一轮强降雨防范...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