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名家组团上《中国文学课》 为了让你真正读懂鲁迅、张爱玲

华西都市报 2020-08-09 02:35 大字

——为了让你真正读懂鲁迅、张爱玲 小时候读鲁迅作品,老师要求你解释的是“该段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情”。阅读鲁迅被当作是一个语文任务,他的文章是需要你拆解的考题。

但大师解读的鲁迅是不一样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郜元宝教授这样解读《社戏》:鲁迅写社戏的重点,并不在于台上的戏有多好看,而在于台下。“不是大人们张罗的那台戏,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快乐。恰恰相反,是孩子们自己在台下演出的童年喜剧,赋予台上那出戏以某种意义和美感。”

因此,真正成全这出“社戏”的人,是鲁迅的母亲。当孩子们急着要去看社戏的时候,母亲宁可自己担惊受怕,也没有强行跟孩子们一起去;当孩子们看完社戏回来后,发现母亲已经等了他们一整晚了。正是因为母亲的尊重,才有了这一场温暖而美好的社戏。这就是《社戏》所要表达的思想核心。这样的解读,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文学的全新方法论。

近日,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新书《中国文学课》。在这本书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巴金专家陈思和,领衔国内一众专家,给广大读者导读现当代文学经典。比如鲁迅专家郜元宝讲《呐喊》、沈从文专家张新颖讲《边城》,陈思和讲张爱玲《金锁记》,严锋讲刘慈欣《三体》,《白鹿原》《长恨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也被各领域专家教授一一解读。此外,作家王蒙、莫言、王安忆、严歌苓、马原、余华、张炜、叶兆言、苏童、张悦然也亲自分享他们的人生与文学。

《中国文学课》书稿内容,来自这些专家教授在音频平台上的“中国文学大师课”。面向大众讲课,陈思和在课程设计时另辟蹊径。他列出诞生、青春、成长、婚姻及生死等十个关涉人生的主题,每个主题里的作品由十二位学者自行提名。

在陈思和看来,高校的教育不应该局限在被围墙建筑起来的校园内,高校的资源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为社会服务。“现在的音频平台满足了这种社会需要。我经常在出租车上遇到司机们边开车边收听音频节目。自从我领衔的这门课程上线以后,也经常会收到来自边远地区的听众对我表示感谢,由此我深感安慰。音频的听众有不同的文化层次,我在刚开始参与的时候,有不少朋友想劝阻我,怕我被所谓的流量弄得疲惫不堪。那些知我爱我者的善意提醒,我是深深领情的,深记在心。但我也知道,任何文化创造和精神产品,都需要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听者,培养我们的听众,并且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尽可能地寻找更多知音。每年能够考进高校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本来不多,能够考上复旦这样名校的幸运者就更少,如果我们的人文教育资源能够与他们共享,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

跨越名校高墙,面对社会大众讲文学,与面对在校的学生,毕竟不一样。陈思和说,“对于社会听众,更需要的是通过文学来发生感情的作用,丰富人性内涵,鼓励人们对真善美元素的自觉追求,提升人们对人生百态澄明的洞察能力。在社会上弥漫着国学伪国学心灵鸡汤心灵鸭汤的噪声中,我们增添一份以‘五四’精神为向导的新文学新传统新人生的不谐之音,大概也不算多余。将鲁迅为旗帜的现代文学向社会讲解普及,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尝试。”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新闻推荐

观展|石缝间开出生命 明珠美术馆“以花之名”回应当下

8月7日,庚子立秋这天,上海明珠美术馆的新展“以花之名”开幕了。展览呈现了荒木经惟、徐冰等25位艺术家以“花”为题的创作...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