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梀 为艺术做加法 给人生做减法
正在为登台做准备的戴梀现代戏中的扮相亮相川剧舞台■记者杨心梅
人物
戴梀国家二级演员,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乐山市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嘉阳河”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工武旦、刀马旦。代表剧目《擂鼓战金山》《假县令》《拦马》《射雕》《白蛇传》《杨八姐盗刀》《碧波红莲》《十字坡》《老人与少年》等。
1999年参演作品《老人与少年》,获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表演一等奖;2006年参与无伴奏合唱作品《唤山》演唱,获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二等奖;2014年参演作品《擂鼓战金山》,获第二届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一等奖;2015年参演作品《路》,获四川省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优秀表演奖;2019年,导演川剧小戏作品《致青春》,获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表演一等奖第一名;2019年,作为副导演排导的方言话剧《滴灌》被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剧目”,获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印象
第一次见到戴梀,她是棠棣剧社排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光彩夺目、柔情娇俏的“红玫瑰”。再次见到她,她是洗尽舞台妆容,打扮素雅低调的家庭花园园丁,细致地照料着自家小院里的每一株花草。
这样的她让记者有些迷惑,这个传说中的“刀马旦”似乎并不英武,也没有“川剧程式”。但在坐下闲谈交流之中,当她说到川剧唱腔时,立即直起腰背,拉开架势,唱出浑厚的台词的那一瞬间,记者猛然发现,川剧的魂、武旦的精气神早已经融入了她的身体。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养的宠物是一只看起来“无害”、但默不作声中又会突然奋起啄人的鹦鹉。
从艺近30年,川剧已经成为戴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戴梀在川剧以外的生活追求——除了川剧之外,她积极实现个人表演的转型,常常在颇为小众的话剧、舞台剧等演出中发光发热;同时,广泛涉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外,通过艺术的融会贯通,增加自己在川剧人物角色表演中的立体感。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用不断增加的艺术阅历和积累丰富个人内涵,却又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去过多追求得到了什么。在记者看来,戴梀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什么叫“随遇而安”,也告诉所有人不强求有时候更是一种“得到”。
对话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刀马旦”这条路的?
戴梀:我进入川剧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我14岁的时候,正好碰到有学校招川剧演员,我的老师建议我去试一下。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幸运地考上了。进入学校以后,因为协调性好,力量足,专业老师建议我选择武行。我在选择以后也认真钻研起了这一行,成为大家觉得在舞台上比较酷、比较厉害的刀马旦。从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乐山川剧团,和川剧团一起走来,一走就是近30年。
记者:有人说“干一行,专一行”,您为什么会在川剧表演之余涉猎不同的艺术门类呢?
戴梀:说实话,现在的戏曲演艺并没有非常火热,也不能让演员得到理想的物质满足,但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了人的艺术审美,而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贯通的东西。
比如我们说“唱念做打”,这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和歌唱、话剧的台词念白是挂钩的;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又和我们的舞蹈表演、武术套路表演有相似之处。所以,我看起来像是接触了很多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归根结底都是在向观众呈现最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而努力。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戏曲演出非常困难,很多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但我当时的选择比较“轴”,我到山东艺术学院脱产学习了两年舞蹈,当时的想法就是从专业角度提升自己,让自己在川剧舞台上的表演更加吸引人。后来,我还陆陆续续学习了专门的歌唱发声等。在把这些积累的成果转换到戏曲之中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表演有所提升。后来参与演出话剧这种贴近群众生活的表演形式,我也是希望在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上真听真看真感受,让自己在长期的川剧表演中固化的一些程式得到解放。
记者:我觉得您的生活态度是“在艺术上做加法,在人生选择里做减法”,您觉得恰当吗?
戴梀:很感谢你对我的认可,但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纯粹地想把自己的专业做好、把川剧演好。当然,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担任什么职务,也不追求什么演出角色大小的人,我更多的心思就是放在表演上。从艺这么多年,我也从小姑娘成为了很多川剧新人的前辈、长辈,这么多年里,我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尽情去享受过程,但一定不去苛求完美的结局,因为我觉得过于执着的话,反而不容易得到所谓的“完美”。
以前我选择学跳舞、唱歌,是觉得对我的表演有好处,而现在,我除了希望自己保持好的演出状态以外,也会给剧团的新人做配角、尝试导演川剧剧目等。我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川剧新人真正投身到这个行业当中,能在川剧的发展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愿意参与到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关注川剧。我相信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刺激”之下,我们的川剧会有更多的创新改变,也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重庆7月17日电(记者张翅)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日前在重庆签署《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