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蒋艳 硬核援非 她是最远战场逆行人

家庭生活报 2020-07-14 00:54 大字

逆行出征,她穿过空间距离最远的抗疫战场;挥洒汗水,她怀有一颗永恒不变的医者仁心。她把精业、敬业和大爱写在了非洲抗疫前线的每个角落,将责任、使命与担当印刻在始终如一的心上。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副院长、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

病毒无国界

飞机在云朵中上下穿行,或刺眼或柔和的阳光打在蒋艳的脸上。4月16日,一架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博乐国际机场,12名黑眼睛黄皮肤身着统一服装的队员们走出了机舱,这是由国家卫健委组建,四川省卫健委选派,第一批中国政府援非洲抗疫专家组成员。从成都启程,携带防疫医疗援助物资驰援非洲。蒋艳就是其中的一员。

带领护理团队筹建华西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心、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开展线上+线下的防疫院感防控知识技能培训、编写全国首部《新冠肺炎防控医院护理工作指南》……疫情暴发以来,身为华西护理学院副院长的蒋艳就没下过一线。

这一次,在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援湖北的前线人员已经返回之时,蒋艳再一次选择逆行。“国外疫情逐渐严峻,对中国医疗队的需求和盼望也愈发殷切。病毒无国界,这是我的使命。”蒋艳说。

很远又很近

埃塞俄比亚平均海拨3000米,吉布提干旱少雨,白天最高温度46摄氏度,地表温度接近60摄氏度。“汗水是止不住的,几乎从早流到晚。”无论是高原还是高温,天气对医疗队队员的身心无疑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同政府高层和医疗专家探讨交流、深入抗疫一线参访考察了解疫情并结合国情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短短两周的时间,蒋艳和医疗队队员的足迹遍布了埃塞俄比亚抗疫前线的每一个角落。

一次在赶赴一线的路上,队员们的车陷进了泥坑被困在了路边。“头上是太阳烤着,地上是热气蒸着,每个人的衣衫都湿透了。”蒋艳告诉记者,最让她感动的是,一群当地居民从四面八方跑来,合力把车子推出泥坑,怕前面再被困于泥坑,他们便跟随车子送了很远很远。

有人说,在异国他乡,一句熟悉的母语足以让你热泪盈眶。很难相信,在遥远的非洲大地,医生、护士甚至患者都会报以善意的微笑,用略显蹩脚的“你好”与中国专家组队员们打招呼。“那一刻,我们的距离很近很近。虽然语言并不相同,但心却紧紧相连。”

“输血”变“造血”

“勤洗手”“戴口罩”这是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效的举措,但在水设施和水资源极度匮乏、几乎没有自己的口罩生产企业的非洲却不容易奏效。“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很难照搬到非洲,要挖掘本土的潜力,因地制宜。”

借鉴华西抗疫经验,结合当地基础设施有限等现实问题,蒋艳决定,通过优化防护用品方案,鼓励当地医护人员就地取材,利用透明塑料袋、透明塑料板等物资自制防护用品并发动本土企业生产防护物资等缓解防护用品短缺的危机。

此外,蒋艳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为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周边国家17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详细讲解了高风险呼吸治疗操作中安全防护难点及重点,讲解个人防护实施要点,教会当地医护人员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安全,并为当地制定了防护意外和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并且向当地政府提出“深入挖掘本国的潜能,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及本土高端人才,促进本国个人防护物资生产,提高全民防疫抗疫能力”的建议。“事实证明,只有将‘输血’变成‘造血’,才能早日实现胜利。”蒋艳说。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

新闻推荐

@考生和家长 要小心! 这些骗术专门针对高考结束后的你们

2020年高考已经随着最后的下考铃声,落下了帷幕。结束了十年的寒窗苦读,有的同学计划“世界那么大,我也去看看”;有的同学准备...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