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家长如何陪考 过来人谈经验

达州新报 2020-07-03 00:51 大字

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考考试安排出炉,全省一类模式高考于7月7—7月9日统一组织进行。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如下,7月7日:9:00—11:30 语文;15:00—17:00 数学;7月8日:9:00—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 外语。

高考即将到来,家长作为考生的重要帮手,应该做些什么?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往届考生、曾陪伴孩子高考的家长及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1 话心声

别老围着孩子转,别聊考试不谈未来

四川师范大学大二学生红丹两年前参加了高考,回首当年考试的时光,不少场景历历在目。当时母亲为了让她安心高考,特意向单位请了年假,在家打理她的后勤工作。在家复习期间,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会送水果、甜品等食物进书房,给她补充能量。

“我知道她关心我,但她这样,我压力更大。"红丹说,母亲忙前忙后的样子,让她颇有心理负担,怕自己考不好,怕让父母失望。“其实父母是否陪考我不是很在意,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只希望一切如常,家长们最好别老围着孩子转。"

大一学生星艺也是高考过来人,去年他如愿考上了省外一所心仪的大学,“终于不用再和我妈讨论考不考得上大学的问题。"星艺说,由于自己从小成绩不错,家人都对他的高考成绩寄予厚望。在备考阶段,家人经常和他聊有关学习考试的话题,甚至在高考前开始讨论今后的发展。那段时间,星艺情绪波动大,他多么希望父母能聊点轻松的话题减减压。

2 谈经验

家长陪伴松弛有度,避免额外加功课

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家长要如何陪伴,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高考呢?两名高考过来人的家长分享了她们的经验。

市民曾女士的儿子去年以高考总分639分被重点大学录取。在外人看来,孩子是学霸,备考阶段父母就能少操心,但曾女士却不认同。“除了学习和考试外,我会全力帮孩子分担一些后勤工作。"曾女士说,高考期间的食谱她会提前与孩子沟通,在饮食清淡、荤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准备孩子平时喜爱的饭菜;考试期间,她从不和孩子讨论与考试有关的话题,除非孩子主动提起;孩子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她会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来舒缓孩子的压力。

“助力孩子备考,就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曾女士认为,备考期间家长平和淡定的态度,能让孩子在没有外界打扰的环境中全力以赴。家长助考千万不要走两个极端,不管不问或婆婆妈妈都不可取。陪伴备考松紧有度,孩子安心家长也顺心。

市民陈女士的儿子去年以520分考上大学,如愿入读喜欢的专业。谈及陪考经验,陈女士提得最多的是减压。“一些家长到了复习后期还不断给孩子补课加压,孩子复习得太累了。"她认为,考前孩子压力很大,家长应该帮减压,多肯定多鼓励孩子。家长可以做好秘书工作,平时注意收集各科比较好的复习资料打印给孩子。多关注考试资讯,配合学校做好备考的各项工作。

3 给建议

家长要有平常心

多关心少挑毛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达州市首批骨干教师杨华认为,备考阶段孩子的身心都承受着较大压力,家长助考应讲策略重方法,才能与孩子共赢。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家长陪伴的方式也有不同。成绩好的考生忌讳过分的夸奖,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次考得好就夸得起劲,这样只会让孩子压力更大。对孩子的备考表现,家长应保持平常心。

中等生一般最忌讳考差了被家长埋怨与责备。备考的最后阶段,家长不要过分埋怨或责备孩子,要相信他们也有努力争取上进的愿望,多鼓励孩子在下一次的测试中争创佳绩。成绩靠后的学生,最不想谈论考试、成绩、高考、大学等话题,也不喜欢家长当面夸奖成绩好的同学或同辈中“有出息"的孩子,对此家长应多些肯定与鼓励,少挑剔指责,用孩子的优势去激励他弥补劣势,明白“尽力就好"。

此外,还有一些小细节值得注意。他提醒,复习阶段家长尽量不要帮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免孩子因找不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躁,家长保持平时的自然状态即可。

考试期间,家长对孩子考试用品、考场路线时间等做督促检查是有必要的,但注意多做少说,不要反复强调。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更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的考试情况,以免引起孩子情绪波动。(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交行普惠金融 打造“百行进万企”2.0版

疫情下的复工复产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百行进万企”融资工作提出新要求。交通银行主动转变服务方式,从小微企业切实需求...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