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背后,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开篇故事《尔来四万八千岁》
□本报记者 吴梦琳“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一首《蜀道难》,让“蜀道”这个词也名传千里。
《蜀道风流》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讲起。
6月29日晚播出的第一集,以《尔来四万八千岁》为篇名,并用大量的航拍和远景,着重讲述蜀道的由来——这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高山峡谷、大江大河,让四川盆地与外界隔绝。因此,四川盆地成为中国地理上非常独特的一个单元。
人与自然如何对抗,又如何共处,在别的地方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对川人来说,是一个生存问题。凭借超凡的勇气和魄力、智慧与创新,历代巴蜀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这里有高耸的天险,这里有湍急的河流,但蜀地先民却亲手把四川打造成了‘天府之国’。”
一次次冲破阻隔、一个又一个奇迹,川人寻找到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方式,并造就了中国古代宏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随着蜀道的打通,蜀人种下了世界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开采了中国第一口盐井……
这样的生存理念,也刻进了四川人的文化基因中,延续到他们如今的生活方式之中。
如今,在成都这座特大城市,可以肉眼观测到最高海拔7000米的雪山群。高峰与平原、雪山与城市,在四川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构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极,同时也催生了一个特别的群体——“成遥雪”,就是在成都遥望雪山。现在这个群体人数已经超过一千名。
纪录片中讲述了这个群体发起人——丘寒的故事。丘寒是成都地铁公司一名员工,也是一名拍摄雪山的资深达人。他可以清晰地说出,站在家里楼顶上拍到的雪山,究竟是哪一座。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他的窗前遥望西岭的皑皑白雪,而时过千年,我们仍然可以站在他当年遥望的地方继续遥望,这是蜀山给我们特殊的馈赠。时代在发展,作为一名自然爱好者,衷心希望大家能守护好身边这份美好,即使再过一千年,甚至更远的将来,人们仍能抬头即见雪山。”丘寒告诉记者。
拍摄过程中,项目组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片中几分钟的雪山镜头,摄制组不辞劳苦、专门攀登到了5500米海拔的雪山之上,近距离拍下关于雪山的真实场景。此外,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精美绝伦、恢弘壮阔、细腻丰富的画面展示,带领观众领略了四川的高山、峡谷、草原等独特自然景观。第一集昨日播出后,不少观众纷纷给予好评。
新闻推荐
从7月1日起,除特殊食品、白酒、食品添加剂的许可权限在省市场监管局外,其余食品类别许可权限均下放到各市(州);许可办理时限由...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