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文学大师李劼人
□范良伟
说起被冷落的现代文学大师,四川作家李劼人算是一个,他的社会认知度和民众熟知度都偏低。还原大师,再现经典,作为一位“偏安于巴山蜀水,创作上的离群索居者”,李劼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劼人(1891年6月—1962年12月),四川成都人,代表作“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及后人整理出版的17卷20册《李劼人全集》。因感念其文学成就,后人在成都东郊李劼人故居所在地——东门市井处,建有“李劼人纪念馆”。我对他的关注是从早年读小说《死水微澜》开始的,最近读到李桂清老师的随笔《成都东门市井:李劼人》,便有了提笔的冲动。
《死水微澜》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郭沫若甚至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说:“他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自由自在地写,写来写去,写去写来,时而浑厚,时而细腻,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曲曲折折,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世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客观讲,李劼人的几部历史长篇小说,其成就应该在茅盾、巴金之上。被冷落已久的李劼人应该被大众重新认识和发现,其文学价值应被重新评估。
作为一池“死水”中的“微澜”灵魂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独特而立体的女性形象——泼辣好强,长相漂亮,能做一手好菜的蔡大嫂(邓幺姑),她以情抗理的行动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在历史更迭的交界处,她挣脱封建社会的禁锢,追寻心底的理想生活,凸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家以自然写实主义笔法,围绕天回镇,写她与三个男人(罗歪嘴、蔡傻子、顾天成)的感情纠葛,真实记录了20世纪初期四川社会的商人、袍哥、官绅的生活状态,详尽描绘了以乡村社会为中心的各色人等的生活基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中国社会千年立体生活画卷。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矛盾冲突无处不在,场面宏大,叙事精彩,真正“把川西坝子写活了”(巴金语)。“爱情屈服于生活”,李劼人笔下的四川女人是真实的,虽然是写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但是已经有了二十一世纪女人对自我幸福追求的影子。爱情需要面包,女性的个性解放和意识觉醒,女性的现代意识重建,蔡大嫂这样的女性形象仍有借鉴意义。
有文学批评家将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称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沿着《死水微澜》的路径,读他的《暴风雨前》《大波》,我认为作家笔下的乡土小说具有类似巴尔扎克、左拉小说的“风俗史”的特点,巴金曾叹道:“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李劼人的历史题材作品充满了一种乡村的风俗风情,捎写生活细腻、真切,对当时川西地区人物性情、地方风俗、建筑风格、服饰、饮食、语言等都刻画得纤细入微,引人入胜,被誉为一部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
拂去历史的尘埃,优秀的作家作品像一颗尘封已久的珍珠,终将被人们发现。静心阅读,掩卷沉思,“失落”的文学大师李劼人和他的《死水微澜》应该不会被读者遗忘。
新闻推荐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同比恢复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同比恢复31.2%...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