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这些见证物平凡且珍贵 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见证 专访四川博物院“战疫”展策展人李媛

华西都市报 2020-06-19 02:51 大字

专访四川博物院“战疫”展策展人李媛 工作人员布展。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照看”展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6月17日,四川博物院“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开幕。展方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征集和借展到1900余件实物,从重点保障的医院到市州各级防疫部门,从防疫物资、医生手记到宣传条幅、艺术创作,全景式地展现了四川人民抗疫历程和四川力量。

这是四川博物院近年鲜有的“突发事件”展览。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战疫”展策展人李媛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此次展览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展览顺利开幕,她和同事首次尝试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撰写大纲,布置展场,全副武装整理见证物,“一边征集一边完善文本一边布展”。

李媛表示,此次展览非常特别,因为展览的同时,大家又经历其中。普通人被忽视的日常,其实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策展之心

因为非典,“再碰到这样的事,就特别想做点什么”

2月初疫情汹涌时,李媛就有了收集抗疫见证物的想法。

“这些见证物平凡且珍贵,它们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见证。”因为“非典”的亲身经历,李媛说,“(所以)再碰到这样的事,我就特别想做点什么。”新冠疫情发生后,李媛就去查了下2003年非典见证物收藏单位。她发现仅有首都博物馆一家做了这个工作。

“我在博物馆工作,也想为此次疫情做点贡献。就博物馆而言,它有收藏、保管历史见证物的职能。我希望不仅是为这个事件留个记录,更想把政府、医护、社区(基层)、各行各业、文博界、乃至一个人为这场疫情做出的努力,展示给大家。”

3月初,李媛准备的文博界抗疫展方案初步定了下来。此时,四川省委宣传部也决定举办相关展览,并指定川博承办。原本预备的一个小型展览,一下扩展为大型展览,李媛自言“压力山大”,“但我转念想到,可以全面地展示川人抗疫的历程,感觉也很开心。”川博遂联合四川文传等单位,再次发出征集抗疫见证物的通告。

与此同时,李媛也和典藏部的同事们开始策划展览的文本,李媛负责部分撰写和统稿,“本来资料铺天盖地都是,但写的过程当中慢慢发现,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很多信息的准确性其实还是有待考量的,尤其是非官媒出来的那种。”

再加上疫情持续发展,许多数据信息都成了待定。比如第二单元中,一个有关国际抗疫援助的批次问题,策展时在外的援助医疗队都还未回国,无法确定具体批次。李媛和同事在最后统计时,只好致电卫健委,才确定了最终数字。“现在大家看到展墙上一排一排,看似简简单单的数据,每一个数字背后我们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沟通与确认。”

布展之叹

“请战书普遍又很特殊,真的一个红手印就是一条生命”

而更大问题还是展品,“其实写文本我觉得都还好,到后期展品征集、布展才是最崩溃的。”

李媛表示,在征集的初期,由于疫情还较为严重,大家态度都非常谨慎,直到公告要求展品集中的时间点,大量物证才开始往博物馆聚集。而此时离开展只剩不到三个星期。

由于展览物品的特殊性,川博还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消杀方案,从物品抵达开始到入库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随着消杀等级提高,防护的等级也相应提高,大家都成了‘全副武装’。”

由于展览时间紧,任务重,临近开幕依然有展品送到现场,以至于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征集一边布展。“这种边征集边布展的方式也是第一次。但对于整个疫情(情况)来说,它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展览一直处于一个持续的状态。我们也只能边做边摸索。”

李媛告诉记者,展品中最难征集的不是日记或奖章,而是一件三级防护服,“因为征集物品时,还处于疫情防控的高级别期,这是一次性用品,一拆包装就报废了。”李媛说,这样防疫物资太珍贵了,本想用照片代替。但在开展前夕,还是借展到一些医用防护物品,比如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等,“终于能让大家看看实物。”

另一方面,川博收集到的见证物中,有许多同质化的物品,难以全部展现。但有一样物品,虽然数量庞大,但李媛希望“一定要上”,这就是来自全川各市州医护、基层、各行业的“请战书”。

川博收集到近140份请战书,如何陈列?思来想去,李媛临时决定以一面墙来展现这些布满鲜红指纹的特殊文件。但效果如何,李媛还不敢肯定,“我们先将请战书装袋,钉了一排,巨难看,但效果很震撼。”最后更换设计方案,用亚克力板分装请战书,“两个工人,花了一天时间,一点一点(把这面墙)做了出来。”

“请战书在这次疫情里非常普遍,但又很特殊。这些手印意味着他们有这份定力和信仰,真的一个红手印就是一条生命。”

办展之愿

“希望以这个展为契机,让更多人愿意捐赠抗疫见证物”

李媛表示,虽然辛苦,但收集到的见证物百分之百达到了策划的要求,“甚至有些(见证物)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比如,率先驰援武汉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控制专家乔甫等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见证物、患者给医护的感谢物品、地图等等,“大家都特别配合,手上有的东西都倾囊相助,甚至有些直接捐给了我们。”

但也有遗憾的地方。“最后征集期限过了的时候,有一个快递小哥把他疫情期间使用的快递箱和衣服帽子等等送了过来。我当时对他说,你早点来多好。我在策划中准备了一定要体现快递这一个点,但迟迟没有东西,只能上了照片。”

李媛表示,此次展览非常特别,因为展览的同时,大家又在经历之中。普通人被忽视的日常,其实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我也经常会想我是个没所谓的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忽然之间发现我们行业也可以为抗疫出力,并留存物证,很开心。所以我觉得大家看到这个展览之后,也能有些启发。希望以这个展览为契机,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四川博物院在做(收藏抗疫见证物)这件事情,愿意为我们捐赠更多的抗疫见证物。”

“专题展”将持续至7月15日,观众可通过“四川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预约,或者当日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在四川博物院“战疫”展2号展厅,挂着一幅可爱的漫画:两名护士小姐姐一上一下托起了“血红危机”中的意大利。她们身上的护士服,一件画着五星红旗,一件画着意大利的三色国旗,形象地表现了中意两国医护人员携手抗疫的情形。

这幅漫画由意大利高中生奥罗拉,在居家隔离期间有感而发所绘制。出人意料的是,她在网上发布这幅作品后,竟一夜之间登上了中国的热搜榜首,还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转发。

漫画随之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获大量点赞,同时也被四川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注意到。四川作为中国此次援意医疗队的主要派出地区,对这次两国联手抗疫的感触尤为深刻。基于此,四川博物院几经周折,征集到了这幅画的原作,作为馆藏品永久收藏。

中国援意医疗专家组对于意大利疫情防控的帮助,引发了意大利社会的巨大反响。而这也感染到了一名正在那不勒斯居家抗疫的女高中生奥罗拉,她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感谢中国在意大利最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此念之下,这位爱好cosplay,自学画画的高中生遂绘制一幅名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漫画,来表现自己的感谢之心。

漫画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后,迅速引发中意两国网友的转发。不仅登上了中国社交网站的热搜第一名,还让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社交账户一夜成为“网红”,大量意大利网友聚集留言“Grazie(感谢)”。

四川博物院看到奥罗拉的画作后,便萌生了将此征集到“战疫”展的想法。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李媛告诉记者,川博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辗转联系上了奥罗拉,并收到了她同意捐赠作品的回复。川博方面又通过在意的合作方,直接面见奥罗拉,与她签订了版权协议。但由于疫情,奥罗拉的手稿无法送抵展览现场,只能暂时以照片形式呈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新闻推荐

新时代的蓝领工匠

赵安(左二)与班组成员交流经验技术他在变电检修专业耕耘了24年,先后荣获四川省电力公司“川电工匠”、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遂...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