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梁祝”《柳荫记》
《柳荫记》剧照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传唱千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与《董永与七仙女》《白蛇传》《孟姜女》等传说一起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充满想象色彩的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由此产生了许多形式的文艺作品,与梁祝传说有关的唱本和戏曲种类也很多,在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我们几乎都能找到表现梁祝故事的剧目,其中,川剧《柳荫记》,越剧、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传承搬演较多。
川剧《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梁祝柳荫结拜为剧名,给故事赋予了诗情画意。川剧《柳荫记》讲述了两晋或南北朝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读书,途中,遇见青年书生梁山伯,二人相见十分投缘,在柳荫下结拜兄弟。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友谊真挚。三年后,英台要返家中,山伯特地送行。路上,英台借物吟诗,暗示自己是个女子。想把自己终身许配梁山伯。但梁山伯并不理解。无奈英台只好假言家中有一九妹,望山伯邀媒下聘。
英台回到家中,知父亲已将自己许配给马太守之子文才,心中十分痛苦。山伯应约来到祝家,与英台楼台相见后,又知英台已许配马家,懊恼万分,归家后卧床不起,不久抱恨而亡。
英台得知山伯的死讯,悲痛欲绝。提出必须到梁山伯坟前祭奠。当英台来到山伯坟前,忽然狂风四起,雷电交加,坟墓裂开,英台纵身跃入墓中。顿时,雨过天晴,一双蝴蝶从墓中飞出,蹁跹飞舞。
《柳荫记》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说媒许亲、英台思兄、祝庄访友、马家逼婚、祭坟化鸟”九折戏,因演出时长等原因,在后来的演出中,有些场次被删减、合并,但整体故事结构始终保持不变。其中《柳荫结拜》《山伯送行》《祝庄访友》《英台思兄》等场次常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
《柳荫记》唱做并重,为生、旦功夫戏,作为一出川剧经典名戏,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轰动京华。1952年10月,由西南区戏曲观摩演出代表团演出的川剧《柳荫记》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这次演出的川剧《柳荫记》的剧本由徐文耀执笔加工,强化了剧中人物性格,深化了反封建主题,刘成基、夏阳执导,李子良司鼓。陈书舫在剧中扮演祝英台,谢文新扮演梁山伯,刘成基扮演祝公远,戴雪如扮演媒婆。该剧荣获大会演出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谢文新、戴雪如获演员三等奖。袁玉堃和许倩云在单折《访友》中饰梁山伯和祝英台,获演员二等奖。
《柳荫记》也是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川剧参演的唯一一个大幕戏,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先生观看了川剧《柳荫记》的演出后,被陈书舫的精湛演技深深打动,他向陈书舫要来剧本,把《柳荫记》搬上了京剧舞台。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早就注意到陈书舫这位地方剧种的“皇后”,在川剧《柳荫记》演出之前,梅先生特地赶到川剧团所在地参观排练,看完后他连连称赞陈书舫细腻深刻的表演艺术。此后,梅先生还收陈书舫为徒,传为一段佳话。
《柳荫记》在北京演出期间得到了阳翰笙、艾青、王朝闻、马少波、吴雪等文艺名家的指导。艾青看后撰文评论道,“川剧《柳荫记》在北京的演出也是很成功的,它给人们的印象是风格纯朴、调子鲜明,人物性格突出,是我们民间戏剧文学的财富。”
《柳荫记》保留了许多民间文学的精华,运用了许多民歌、顺口溜,如“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十月寒霜降,不见我梁郎”这样的曲词就源于四川民间的民歌。在“四九求方”中祝英台为梁山伯开出的“药方”:“爹爹之命如罗网,马家凶狠胜虎狼,若要婚姻有指望,艰难犹如寻药方。一要东海龙王角,二要虾子头上浆;三要千年陈壁土,四要万年瓦上霜;五要阳雀蛋一对,六要蚂蟥肚内肠;七要仙山灵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观音净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药十样,你公爷病体得安康。倘若无有药十样,姑娘另有巧良方,花花板儿买一付,公爷死了里面装。不用阴阳来看地,埋在南山大路旁。生不同衾死同葬……”(唱词)。这药方是祝英台绝望的呼喊,十样东西,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求得到的,用来比喻绝望之深,艺术感染力深刻而强大。
作为一出经典传统名剧,《柳荫记》于2015年由四川省川剧院重排,由著名戏剧编剧隆学义担任剧本整理,特邀台湾著名戏曲导演李小平担任总导演,戏剧梅花奖演员刘谊和优秀青年演员邹宏在剧中分别扮演祝英台和梁山伯,这出经典川剧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传演,不断带给川剧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新闻推荐
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2005年9月23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7月27日四川省第十...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