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方的视角浅谈应届生求职
□ 李滨雁
摘要:随着社会就业状况逐渐饱和,企业迫于自我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企业招聘底线上升。而虽然当下应届生数量急剧增加,但综合素质增速较为缓慢,导致出现高校应届生求职难的社会现象。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旨在从企业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如何提高自身实力以得到企业青睐,为高校应届生提供更好的建议。
1.毕业生与企业“供需矛盾”现状分析
1.1 应届生就业困难原因
每年毕业季的到来,就意味着大批学子加入求职的队伍中,很多应届生对于前途的未知会产生苦恼甚至迷茫,不知道企业在校招时最看重哪些特质,更不知道怎样才能展示出最好的自己,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越来越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届生基数持续扩大;就业择业过程中,应届生自我定位能力差,容易脱离自身实际导致就业具有盲从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届生不注重把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就业选择中处于被动地位。
再者大学生在高校内较少接触就业,对于就业的认知暂时处于空白的状态,这时高校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系统、不连贯、不全面,甚至课时设置不够。使得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深刻,对就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想了解的学生也不能找到准确的途径进行咨询,致使大学生在高校中获得的就业指导类型偏少,就业指导质量总体偏下。
此外,影响应届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们对于就业的相关认知不够全面和准确。一方面来说,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前途期望值过高,远超过自身的条件和水平。这也是由于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制定就业规划对于自身以及就业职位没有进行理性、客观、全面地定位和分析,从而形成就业目标设立过高,包括就业薪资水平、就业环境等方面,超越了实际的情况水平,并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供求不平衡(如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邹广严曾说过:“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于三个不对称,即学校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学生素质与就业岗位要求不对称、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对称。”),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应届生的就业心态不成熟,到择业时仍多以“国企”、“工资高低水平”、“就业的发展空间”、“地域位置”等作为选择岗位的指标,而不是符合自我兴趣情操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而定夺。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缺少职业规划目标、应届生就业实践能力薄弱、就业观较为片面、高校就业指导不足等特点。同时也还受到家长、旁人思想的干扰等因素影响。
1.2 企业招聘困难原因
往往在进行校招时,用人单位选用应届生时带有偏见,设立了学历门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常常会带着“有色眼镜”来选用人才,大多数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名牌高校的应届生。而且用人单位在对应届生设置招聘条件时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知识储备量、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应届生的重要标准。这就与应届生的素质提高速度不相匹配,形成了供需不匹配矛盾,导致应届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对普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招聘录用形势就更加严峻。
其次,企业会面临人才素质参差不齐而决策失真的情况,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对于名牌大学就不予考核直接录用,而对于普通高校就不理不睬直接淘汰,导致有些并没有掌握牢固的专业技能的学生浑水摸鱼,而真正付出努力的综合型人才却被埋没。这样就导致了“企业有岗招不到人、学生有需求没有岗”的尴尬局面。
2.企业需求分析
企业在校招中考核的维度具体有哪些?笼统来讲,主要是两大维度,即:专业技能和“软实力”(主要包括领导力,与核心价值的匹配程度等)。第一项专业技能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即技能匹配,除了部分研发类的岗位,多数HR把专业技能是否过硬当作是否能够进入企业的基础门槛。第二项“软实力”考核一般是以人才测评或者面试的方式来进行,企业方会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同学是否具备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核心价值观是否和企业一致,是否能够认同企业文化。这一类的考核相对是比较抽象的,其一般关注的是学生的“潜能”,所以一些企业甚至不会特别限定招聘的岗位,而是选拔出合适的苗子进行配岗(如管培班)。
我们发现,专业技能和软实力的考核对于求职同等重要,专业技能的提升是贯穿在我们整个校园学习生涯里的,而怎样在面试中使招聘方感受到求职者的认真并与企业是“三观一致”的,则需要认真的进行求职准备工作。
而从企业方的视角来浅谈一下应届生求职,可以站在对方的“购买心理”中更好地分析企业需求标准从而帮助应届生更好地发展自我,规划自我。首先,在应聘前,同学们应该通过自我评价与收集多方反馈对自己有一个360度的、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结合市场信息对自己的求职方向做一个定位。经多方面调查,企业重点关注:1、在校成绩(是否有挂科、补考记录,学分绩点、专业排名、奖学金获奖情况),2、其他等级证书获得情况(英语4、6级,计算机等级,其他专业相关等级证书),3、社团、班干部情况(是否担任社团、班干部,是否党员,是否组织相应活动,活动中的角色),4、潜力及性格特点(性格是否外向、形象是否阳光向上),5、其他(期望工作地点、是否服从公司分配地点和岗位,城镇还是农村户籍,是否独生子,父母职业等)。同时,还会关注学生自身的相关因素:1、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职业发展规划;2、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切合公司发展;3、自我认知是否清晰;4、投递简历的动机、情商等。
3.应届生就业现状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大学生自身素养建设,提高就业竞争力
身为应届生,不言而喻他们的工作经验匮乏,应届生在职场中拥有更多的可塑性,更长的工作生涯,以及对这个时代的新兴事物具有更好的感知和接受程度,这些潜质都是为企业所青睐的,他们都希望通过校招选拔出适合企业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候选人。
而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难的问题上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造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第二,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通过职业测评、精准指导来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相关的优势,使自己能够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人职匹配。最后,要认真学习就业技能,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大学生要从就业观念、就业信心、求职技巧等多个方面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纵向提升和横向迁移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当融入职业价值观。
3.2利用新时代网络技术快速准确获得信息
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搜集就业的相关信息,借助新媒体来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达到全面、真实、快速了解就业岗位信息的目标。很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是信息收集工作,这一块的难点在于如何能收集到企业的”关键信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在准备简历和面试的环节是非常吃亏的。其实现在的网络科技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收集以上信息的便捷,这里首当其冲要提到的当数企业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了,如:主页、公众号、微博号等等。一般来讲,企业主页存在着一个重要板块是关于员工及企业文化信息的,在里面会重点阐述公司的价值观,领导力要求,发展机制,不少还会提供已经入职的员工发展案例,收集到这些信息再花一些时间去分析,就不难提炼出企业方对“软实力”要求的关键词了。另一个直接有效的信息渠道就是企业的社招信息,不同于校招信息相对笼统和大局观,企业在发布社招时一般会发布更量化的技能及领导力招聘要求,这有助于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企业对“软实力”的考核维度。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还有很多,比如同学们已经熟知的院校就业办,辅导员,已经就业的前辈、校友,各种求职论坛等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3.3就业简历及面试准备
最后还要提一提收集到了有用的信息,应该怎么再次优化自己简历,准备面试呢?作为找工作时自我宣传与自我推荐的媒介,求职简历能向用人单位表明拥有满足特定工作要求的技能、态度、资质。写一篇好的简历如同编撰一个剧本,剧本好就有制片人主动上门对接,简历好就会使人过目不忘,企业就会主动联系你。而理想的状态应该做到一岗一版,简历的内容需要做到用企业方熟悉的语言来“讲故事”,加上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状况、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工作经验、求职意向、自我评价)。
同样的准备逻辑也应该用在面试中。参加面试,是彰显求职者的文字水平、谈吐叙述、容貌礼仪的全过程,展示着你的专业知识才能,洋溢着你的青春阳光,可以说是整个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实践部分。有些同学戏称自己是“面怕派”,第一次面试失败后,往往就有心理负担,再一次面试就胆怯紧张,在经历数次甚至百次无果的面试后,几乎完全丧失信心。要想面试成功,面试前一定要了解企业看重的考核点,花时间准备相应的表述案例,才能在面试现场从容的展现出最优的自己。“能够工作好”和“能够找到好工作”不是同一件事。所以笔者在这里建议:把寻求得到一份好工作,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先前付出的大量努力,都需要通过这两个环节才能最终看到效果。
4.结束语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多种叠加压力下,很多企业的招聘量会有所收缩,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更加严峻,这也对同学们的求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梳理好求职思路,做好细节的准备。但在困境面前也有着机遇和挑战,“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一个缩影,要让大学生真正能从困境中找到突破,这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齐抓共建,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课程的指导,做好实践与课程的结合,把握行业就业信息,以创新创业为助力,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业指导处)
新闻推荐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峰会举行项目集中签约 183个服务业项目揽金超2477亿元
制图李开红一批服务业项目落地四川。红星新闻记者从9日举行的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峰会上获悉,183个服务业项目在会上集中...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