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法不负期待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加大出入境政策支持力度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保障涉外法律服务供给
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帮助企业重整后有序恢复生产
大力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今年1月,《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宣传活动在成都市宽窄巷子举行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兰楠 张磊 夏菲妮 文/图
昨(9)日,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省委政法委成为25个受通报表扬的先进省直单位之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都离不开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2日,四川政法声音开启20个“法治热词”护航经济发展点评活动,8日18时活动正式落下帷幕。7天时间,活动共收到点赞3400余万次,反响热烈。
记者看到,20个“法治热词”中,点赞量超过百万的共有9个。其中,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以点击量超过463万位居榜首,大力推进公益诉讼以461万点击量位居亚军,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则以347万的点击量名列三甲。紧随其后的还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活动,研发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APP“丝法通”等热词。7天,3400余万次点赞,是全省企业和老百姓对四川政法机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创新改革和务实举措的赞同和肯定,更是对未来四川政法工作满满的信任和期待。
点赞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全省政法机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走出去”带去便捷高效法律服务的各项工作从未止步。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回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全省政法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今(10)日,全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将在成都召开,本报推出四川政法机关护航经济发展20个“法治热词”特别报道,为全省政法机关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摇旗呐喊。
1设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法院、检察院
为构建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经最高法、最高检和省委批准,四川省先后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检察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检察院)。
2创制全国首个全省性市县一体法治建设指标体系
2020年4月,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四川市县法治指数》,建立多元开放的法治建设评价机制,分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144个观测点,全面系统反映基层法治成果的社会评价状况。
3制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司法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省法院对标国际一流,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司法指标标准,在全国法院率先制定出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司法工作指标指引体系》,为司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指挥棒”和评价标准,精准优化营商环境。
4研发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APP“丝法通”
2019年6月,省法学会联合司法厅研发国内首个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移动APP共享平台“丝法通”,汇集了17个国家的法律法规130多部,录入律所、公证机构、鉴定机构等,通过“在线咨询、预约服务、专家会诊”等方式,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
5设立“一带一路”三中心
2017年以来,成都市先后引进国际知名的权威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在蓉合作设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西南)中心”“‘一带一路’外国法查明中心”,为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调解、商事仲裁和涉外商事法律风险预警等法律服务供给。
6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
推动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构建了“公调对接”“诉非衔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新模式。2019年以来,全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8万余件,成功率98.4%。
7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省下放公安行政审批事项24项,精简办事材料300余份,推行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全面落实出入境证件“十个办”,超过90%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8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
四川省法院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为抓手,着力推进解决“执行难”,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2016年至2018年,全省法院常态化开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拒执大打击”四项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1495.7亿元。2019年全省法院执结案件平均用时比全国少10天,较2018年缩短18天。
9加强破产审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四川省法院系统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纠纷化解、产能配置、资产盘活、债权清理、职工分流等方面的集中优势、效率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675件,一大批知名、重点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实现再生。
10大力推进公益诉讼
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四川省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公益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公益诉讼。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涉民营企业公益诉讼案件302件,帮助民营企业追回在民事诉讼中被多扣押的财产或保证金700余万元。
11创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
成都市检察机关率先在全国创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企业或个人如遇到知识产权被侵犯,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同时,可向检察机关报送相关材料。“双报制”被评为四川依法治理司法类十大案例和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推广经验案例。
12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措施改革,加大出入境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警务协作。
13“检企直通车”
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以全省首个成立的成都经开区知识产权检察室为载体,打造“检企直通车”企业产权服务保障平台,突出服务“东进”战略、知识产权保护、“大运会”筹建、文创产业等区域中心工作。
14推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和公开送达
四川省检察机关把检察建议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结合办案向企业或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堵漏建制,从源头上防范企业遭受法律风险。201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和公开送达,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15 开展“一对一”企业法律服务
以县为单位组建“法律服务团”,到因疫情影响复工困难的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法律服务,为346家企业开展专项服务,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以及面临破产等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16 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活动
深入走访企业一线,扎实开展“四个一”(召开一场座谈会,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列出一份问题清单),为企业提供涉企法律服务和政策法律咨询32754人次。
17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对全省21万余家企业开展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9.6万余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万余份。
18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跨地域业务协同平台,打破层级分割和地区边界,实行两级分类、全面放开、区域调控的落户政策,积极服务企业职工落户。目前,四川省除成都市外其他市州流动人口户籍迁移均实现“零门槛”。符合条件的身份证办理均在全国、全省实行异地办理。
19“非接触式”诉讼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省法院全面推进“非接触式”诉讼服务,有效满足企业司法需求。据最高法统计,2020年2月,四川微法院审判、执行立案成功率均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1月至4月,全省法院开展“云执行”,“无接触”发放执行案款105亿元。开展网上司法拍卖11038次,成交金额29.19亿元。
20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468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52253个,开通“12348”四川法网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际上线率、参与解答率、服务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
新闻推荐
今年的5月8日至6月7日是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