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王新
□ 邓太忠(南充)
五月,不冷不热、百花争艳的时节,也是郊外活动最佳的时期。我接到邀请,去寺外桃园采风创作,格外高兴之余,匆匆备好行囊,踏上行程。
寺外桃园,顾名思义,与世无争,繁花似锦的桃园。而且,这个桃园可耕田。耕田,是一种劳作,实际也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由此,我在想,身处寺外,不问风雨,只是一种想象。真没想到,一走进寺外桃园,一片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百花争艳的绚丽风光映入眼帘,牵手桥、宗孝广场、九十九步云梯、百孝图等文化符号新颖别致,让人流连忘返。在川流不息的游客里,我看见一位老人全神贯注地望着悬挂在景区大门的“寺外桃园”牌匾,自言自语地说:“王新啊,王新,你在给全村人造福,也在为自己积德。”我一听这话,便上前一步搭讪道:“老人家好。你刚才自言自语说到的王新是哪个?”“你不知道,这个王新是南部的好人,四川的好人,中国的好人。”后来我了解到,王新是这个村的一位村民,在昆山创业20多年,经过风雨历程,摔打锤炼,如今已是名声大振的企业家。而这个企业家一直拥有着深情厚谊的故乡情怀,他时刻关注着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变化、故乡的发展。为了使故乡山水更美,故乡经济更强,故乡村民致富,他把在昆山创业的利润全部投给了故乡的建设和助学、助残、养老事业,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远近几十里的村民一提起王新,都赞不绝口地说:“他是我们的大好人”。
王新是一株小草,他的根扎在故乡的土地,他的情温暖着每一位乡亲。我走过牵手桥,路过百花坛,迎面而来是一位20来岁的姑娘婷婷。婷婷的小名又叫大毛,她是她家里三姊妹的老大,她父母为了好带,所以把她的小名取得很土气,叫大毛,自然她的家里也有二毛和三毛。大毛看上去就是一位很清纯的乡村姑娘,话语中方言很浓,声音甜润,如一颗熟透坠地的葡萄,既有浸心的甜蜜,也有泥土的芳香,她在这里工作,感到非常愉快。她说:“给王新这样的好人打工,是我的福分,也是我的欣慰。”接着她谈到了王新的好,谈到了王新对村民的温暖。记得2016年的秋季,邻村的两兄妹同时考起了大学,但是这两兄妹的父亲常年患病,只靠母亲打短工维持家里的开销。兄妹考上了大学,是家族几代人的梦想,是全家人引以为豪的大事。但是,由于经费困难,要最终实现这个梦想,比登天还难。眼看入学报到的时间就要到了,钱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全家人急得团团转、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哥哥决定主动放弃,让妹妹去就读。这一情况很快传到了远在昆山的王新耳里,王新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简单地安排了单位的工作,就飞回了故乡,当天晚上将3万元现金交到了这对兄妹的手上,圆了这对兄妹的大学梦。此后,王新资助这对兄妹完成了学业,并让兄妹在他的企业就业,成为了企业德才兼备的骨干。大毛讲,王新资助的贫困学生,赡养的孤寡老人都在30人以上。王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是一位农民,乡亲就是我的家人,我把日子过好了不算好,大家把日子过好了才是真正的好。”这就是王新,王新的情、王新的意如一条滔滔不息的江河水,流在这片热土,滋润着乡里乡亲的心田。在这片纯朴憨厚的土地上,王新这棵枝繁叶茂的树正开出人性灿烂的花朵,结出人性甜美的果实。
故乡情怀是一个很广义的词语。王新的故乡情怀,除了播撒人性的温暖外,对故乡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也有着尽力倾心的关照。在宗孝广场,我正沉思王新这种精神所在的现实意义的时候,宋开华老师急急忙忙地走过来对我讲:“太忠,你既是作家,又是一个文化人。你这次采风一定有大作哟!其实,王新在传统文化上的投入也是很大的,帮政府、县文化部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王新不单单是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有品质、有担当的文化人。他认为办企业办文化,企业才有灵魂,发展才有希望。王新组建的四川正南昆文化有限公司并不把赚钱放在首位,而是以公益性的文化运作来繁荣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他为了继承和弘扬故乡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投资2000多万元拍摄了反映川北民俗文化的系列专题片《川北旧事》,目前已拍摄24集,并在地方电视台和全国各地网络平台推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有人问王新:“你是个企业家,却投资保护和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不计得失,只讲奉献,为了啥?”他没有高深的理论,淡淡地说:“地方民间文化是一个地方人文历史的根,是一个地方社会进步的脉,如果失传了,太可惜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当代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一位企业家的故乡情怀,一位企业家的文化情操,一位企业家的担当,深深地感动了故乡的人民。我认为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明星,他散发出的光芒,温暖今天,也照亮明天。
王新一直在路上,在路上的王新,一定会有希望的远方。
新闻推荐
四川农信已发放“战疫贷”66亿元本报讯(记者侯冲)“如果没有银行贷款,这就是一堆废铁。”5月28日,宜宾市翠屏区祥源茶叶...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