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杨战疫家书感动百万网友
在武汉病房,患者称呼李曦杨“模特妹妹”。 “特别激动,特别开心,特别感恩,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获得‘最美护士’这个荣誉。离不开医院、科室的培养与教导,离不开同事老师 的 帮 助 指 导 。” 5 月 21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心中最美护士”评选结果,当四川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曦杨得知自己当选的消息后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
【人物名片】诚信做人、认真做事、以人为本、乐于奉献
姓名:李曦杨
身份: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星座:双鱼座
难忘的那一天:2月19日,我的29岁生日,我写下了人生中第一封家书,很幸运,家书得到那么多人关注;我很幸运,有亲如一家的战友,在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在线上为我策划了一场永生难忘的生日。
作为四川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曦杨在武汉共奋战59天,和病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给爸爸妈妈写的一封战疫家书,感动了无数网友,视频点击量400万+,点赞评论2万+。在武汉期间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的战疫事迹先后被央视新闻、新华社、四川卫健委官微等多家媒体报道。
毅然请战 奔赴一线
“从刚刚毕业的护理‘小白’到可以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大组长’,李曦杨走过了8年时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川给本报记者讲了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2018年7月,一名13岁的花季少女,因放学路上淋雨后感冒,本以为是普通感冒,谁知几天后突然病情加重,进入医院ICU后,医生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为挽救如花的生命,重症医学科组建了专门的医护团队,李曦杨组建了“爆心妹妹”专护团队。终于,在医护团队27天不懈努力下,小女孩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在小女孩清醒后,李曦杨担心她害怕,于是便和同事们商量,轮流和她聊天;小姑娘爱美,李曦杨每天早晨都会给她梳一个麻花辫……
“在临床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患者康复出院,感觉做一名护士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很有意义。”李曦杨如是说。这次疫情发生后,当科室提到要去武汉一线时,李曦杨毫不犹豫就请战了。“从事了这一行,就应该去做有意义的事。”
而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很感谢父母的支持。李曦杨说,父母从事的职业与医疗无关,但却很能理解她作为一名护士的职业使命。2月2日,李曦杨和队友们一起奔赴湖北。
白衣战士 不惧疫情
抵达武汉后,经过一系列培训,四川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东院) 参与救治工作,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喂饭、翻身、吸痰……护理工作事无巨细。面对未知的疫情,李曦杨为何不恐惧?她在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给出了答案。
李曦杨在家书中写道:“当我宣下南丁格尔誓词,戴上燕尾帽那刻起,我便成为一名战士。”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发生后,李曦杨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如愿在前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抗疫期间,李曦杨十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病人的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有利于治疗。”李曦杨说,由于是危重症病区,气氛是有些紧张的。“我会和他们聊四川的火锅、武汉的樱花等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他们不沉浸在疫情的恐惧中。”
病房里,一位68岁的老年患者就是好心态的受益者。“这位奶奶刚来时心理状况很不好,紧张、焦虑。”据李曦杨说,她时常陪这位奶奶聊天,慢慢的,这位奶奶的心态变得积极起来,病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模特妹妹 不觉孤独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曦杨说,在抗疫前线,来自各方的关爱,让她觉得不孤独,底气十足。
“模特妹妹,你来啦!”在病房,患者们喊李曦杨的方式很亲切,叫她“模特妹妹”是因为她有着173cm的身高。“小昵称释放出了患者对我的善意,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的一个缩影。”李曦杨说,近两个月的相处,医护和患者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时常互相鼓励与支持。
李曦杨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的防护服在肚子靠近腿的地方有了一个很小的口子,一位患者看到之后很激动地提醒:千万不要暴露了!这位患者说着说着就哭了。“她很担心医护人员被感染,特别关心我们。武汉人的善良让我特别感动。”
除了患者的善意,医院和同事的关爱也让李曦杨很感动。据李曦杨介绍,医院院领导一对一关注前线队员;郭川主任、李艳丽护士长还有科室同事寄来四川味道;医院的有关部门还把我们在湖北期间的工作情况写成了一篇又一篇生动的新闻报道……
“‘最美护士’的称号,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激励我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在我心中,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最美的,我们用坚守和付出,诠释着‘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的含义。” 李曦杨语气坚定地说道。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健
新闻推荐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公告 广市监听告字〔2020〕第76号
四川福利得商贸有限公司等32户市场主体:由本局立案调查的你(单位)涉嫌“六个月未从事经营活动且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一案,已...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