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摸清“底数” 动态“体检” 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
王建明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是“前哨站”。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总是力所能及地跑基层、蹲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力求在提案中,找准党和国家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切口。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百万地质大军的代表,围绕地质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必须在地质工作这个‘前哨站’,努力当好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探矿人’,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王建明说,和前两年一样,今年他主要关注点还是聚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面,“地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并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土地是岩石、土壤、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空间规划等重要工作的关键资源要素。”王建明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
在王建明看来,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摸清我国土地质量“底数”,不仅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治理水土污染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先行基础,还是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支撑,更是划定国土空间“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如何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王建明在提案中提出了相关建议:完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兼容兼顾的土地质量分类、分级等标准; 全面部署各类土地质量调查,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精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提供基础数据;加强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对农用地进行定期“体检”,进一步摸清元素在土壤中迁移、富集的动态规律,构建土地质量动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动农用土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确保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快摸清污染地块开发利用总数,探索治理修复经验,提升治理修复能力,保障土地利用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
其中,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王建明认为尤有必要。“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土地质量造成影响,建议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系统研究,引导地质、农业、林草、气象等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合作研究,加强相关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在土地质量提升、土壤污染治理、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本报记者 吴怡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邱易东·大厅正面有一面镜子,我走了过去,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小孩,穿着红色的连衣裙,有两条黑黑的小辫子,头上一朵蝴蝶结。我对...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