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鲜花” 也要善做“绿叶”
全国政协委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 孙朝晖
5月2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上午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我所在的组不少委员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听了大家的讨论,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的岗位有了一些调整。除了继续开展钒技术研究,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平台的维护中,主要涉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等4大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运行维护。
30多年来,我一直在科研一线,有幸成为钒领域的“鲜花”。而通过这大半年的工作,我愈发感到当好“绿叶”的重要性——尽管国内钒钛研究取得很多成果,但分散的资金和人才团队已无法适应实现钒钛决定性突破的需要。
如果做实各个平台,真正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专家团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便能在“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中尽快实现钒钛的决定性技术突破。同时能及时掌握国内外企业需求,更好发挥市场对科研的牵引作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不久前的一个消息,让我增加了当好“绿叶”的信心。攀钢报送的“基于海绵钛用大型流水线电解镁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钒铁强化冶炼及分离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均是“85后”。这些年,我坚持手把手指导年轻人搞科研,为年轻人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现在,看到他们成长起来,成为领域内的“鲜花”,我非常欣慰。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吴浩 整理)
新闻推荐
疫情冲击下产业扶贫一定要进一步找准着力点主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冯小明□本报记者吴...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