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联手建设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温涛
吴德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川渝两地的代表们,带来了哪些提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2日,记者连线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和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温涛。今年,两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希望让四川与重庆的农业技术链实现有机连接和整合,以此支撑产业链延伸,让效益链最大化。
3个方面“把脉”
两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前夕,吴德带领团队前往重庆,与温涛带领的西南大学团队合作调研,形成新的思考,并在两会前形成提案。
成渝两地农业本底相近,优势特色明显,是我国农业的战略大后方。吴德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成渝地区坚持走创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两地共有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66家,作物学、生物学等已纳入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综合实验站23个、国家岗位科学家63名、9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8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5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
两所高校联手“把脉”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尚属首次。“通过提案可以发现,这次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进行研究。”吴德介绍说,首先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方面,川渝两地都缺乏定位高、支撑功能强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其次,成渝地区目前产业发展格局还较为传统,可以在农业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对全产业链的支撑有所作为。此外,成渝两地目前缺少统筹推动两地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
4个方面举措助推
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两位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唯有联手合作才是“双赢”之举。为此,两方决定联名提案《关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联名提案中。双方提出了4个方面的具体举措。高标准布局,从国家层面规划和建设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加速破局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短板,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成渝两地省级部门牵头,涉农双一流高校作为成渝两地农业科技创新要素的核心供给主体,坚持整体布局、原始创新、要素保障、模式重构,从国家层面规划和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提案中指出,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六大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建设特种动物与功能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成渝地区桑蚕等特色产业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二是建设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成渝地区建成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建设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建设。四是建设动物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川渝畜禽及水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建设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六是建设长江上游动物疫病防控理论和技术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长江经济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类必须的动物源食品安全及环境公共卫生安全。
提案还认为,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应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攻畜禽(水产)养殖、优质高产粮(油)、长江上游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及工程四大领域。
国家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还将建立成渝乡村振兴学院。学院立足成渝、面向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强化三农情怀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示范推广平台,高质量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温涛向记者透露,目前双方有意向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与工程化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
温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名提出这样的提案,充分发挥我们两所高校农科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际上本身也是体现了川渝两家一盘棋战略的部署。
本报记者 赵荣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5月21日电(记者陈健)四川省人社厅、教育厅等多部门21日宣布,四川出台10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挖掘国有企...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