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华西都市报 2020-05-23 08:09 大字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 阿来

5月22日,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作家阿来,认真拟好一份建议,将向大会提交。这份跟“推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成健康的文化生态”相关的建议,凝结着阿来的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和缜密建议。

阿来的核心建议是:构建出“政府主导,社会企业、个人力量参与”的合力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促生数字时代的文化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多方合力,形成多声部的大合唱,构建真正有影响的文化内容生产与交流体系,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

促进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

为了写好这份建议,在前往北京开会之前,阿来深入文化企业调研,尤其是腾讯公司,“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提出的新文创,强调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要通过文化IP全产业链发展联动,来创造代表中国的超级文化符号。这是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新闻、短视频、网文或者是基于社交的微信、微博,很大一部分的年轻人,其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都是在网上。像腾讯这样的企业,旗下拥有游戏、影视、视频、动漫、音乐、文学、电竞等多个内容超级平台,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在年轻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提到网络文学,身为四川省作协主席、资深作家的阿来,有自己的观察。“虽然网络文学现在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但从内容品质上讲,我觉得还是有待提高的。如何摸索出一个符合文学规律的网文发展道路,是值得深思的。”阿来还提到,“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不能一味注重商业价值,必须把精神价值提到首位。”

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优质内容。阿来建议,对于新兴的数字文化龙头企业,可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好优势,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技术与方式,生产出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

鼓励不同主体加入大合唱

发挥文化大IP能量

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文化平台上,有不少年轻人利用自己的特长和手艺,如视频制作、网络写作、音乐作品,自发性地生产不同形态的文化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世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对于此类的“李子柒现象”,阿来认为,“民间个体自发的行为,这些受欢迎的作品,是从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里生长出来的,效果很好。对这样的尝试和内容生产,我们应该鼓励、表彰,继续发扬。”

近些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新能力都走在世界前列。阿来提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出现的数字内容平台、移动互联网,进行全产业链发展,从文学、动漫、影视、戏剧、游戏,甚至旅游线路开发,利用数字技术和新的科技手段,对经典文化IP进行内容转换、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阿来提到,讲好中国故事,要发挥好文化大IP的作用,对于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一些人物、作品,应该鼓励改编改造和各种方式的融合创新,以游戏、视频、动漫、音乐等不同形式去展现和构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鼓励不同的文化主体参与,让政府与市场、社会形成合力,将独唱变成合唱,让中国故事变得真实、立体。”

对话阿来

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艺术呈现可能

封面新闻:今年关于“文化生态”“文化产业”建议的提出,背后有怎样的生成契机?

阿来:2020年全球性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经济普遍下行,我国传统的外贸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经济恢复,面临很大考验。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经济,恢复起来更是比较困难。我就想到,我们的文化产业,将是加速国民经济尽快恢复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疫情期间,很多落地活动不能开展,但是线上仍然很活跃。通过互联网平台流通的文化产品都是通过文字、音视频的方式在线上传播。不受制于不畅通的物流,其生产端也不像制造业那样受产业链的牵绊与影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有了更高的网速,更多的带宽,云技术、人工智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国内就有很大的潜在消费空间,其消费主要靠国内市场消费,对国外依存度小,加之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国外消费,受物理空间和相关外贸条款的限制性小,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优势所在。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我希望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助于我们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更良性的发展。

封面新闻:人们经常会说,技术是把双刃剑。很多人的时间,被社交平台的碎信息和质量不高的娱乐文化产品挟制,难以自拔。

阿来:我自己觉得,是有一个反应时期,面对技术浪潮带来的东西,很多人来不及适应它、真正用好它。互联网这种无限大的空间、无限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问题是怎么进入这个空间,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这个空间,我想肯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考虑这个问题,在适应这个问题。

封面新闻:不少知识分子提醒我们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作为人文学者,您觉得技术跟人文之间应该怎么样调和?

阿来:我觉得不能一味哀叹技术对传统文化某些魅力的损伤。事实上,技术的力量太强大了,它也不会停止进化的脚步。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这时候可能我们要采用一种新的姿态,我们基于互联网,基于今天的云技术,基于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要对技术有一个欢迎的态度。或者我们要考虑今天有哪些文学、文化艺术的东西,可以借助这个网络,借助这种巨大的现代性的技术。首先是找到它新的传播方式。因为我们大部分文化的产品,其实都是可以借助网络更有效地传播的。

封面新闻:表达媒介对艺术内容的影响是很大的。

阿来:我们基于这些技术的可能,进行新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这种新的文化产品会跟过去旧有的文化产品有一些区别,因为它已经变了。它基于这种新的技术也可能出现一些深的审美的要求。过去有些旧的审美的东西可能会失效。技术又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艺术呈现的可能。我觉得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一定要寻找,因为书写的媒介、表达的媒介永远是会变化的。

而且,我们总是倾向于看到的,传统的东西被伤害的一面,可能没有太看到它又给新的东西、新的艺术成长提供了空间的一面。很多年前有些学者就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比如美国的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就提到,“培养新的感受力”。因为新的时代到来,新的媒介到来,它一定会提出新的审美的要求。如果我们还在传统里转圈,那可能我们就永远走不出去。因此它也要求我们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对这个时代对这个审美有一些新的感觉。所以说我们要培养我们新的感受力,因为有了崭新的感受我们才会想去表现。我们希望创造一些面向未来的,如果一时不能成功,大家要去探索。这个探索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创作者要去探索,二是国家在政策层面有一种管理、引导方式。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甘华田: 建议警察承担医院安保工作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2019年诸多热点事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医疗卫生领域,2019年有两位医生的经历需要被...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