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让内陆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功能重获生机

四川日报 2020-04-29 06:05 大字

关注评论公号获取权威思想

□达捷 王欣

驱动城市及产业的顺利转型发展,需要两个重要推手:一手推动落后产业产能的出清,一手助力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在四川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转型发展实践中,一方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腾退落后产业产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以及省、市有力的开放合作政策,积极实施一系列发展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具体体现为三个重要举措: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通道经济、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一方面,在当前经济深度全球化进程中,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尤其对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带来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形势的变化也凸显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巨大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加快创新国际产能合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我们需要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

围绕建设成为全球价值链有力参与者的目标,四川老工业基地城市应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开放合作政策,抓住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力度,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节点。大力推动区域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城市现代化产业构建,专注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渗透,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

立足交通资源禀赋,打造通道经济。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以经济开放合作为纽带,通过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实现通道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通道经济本质上是流通经济,强调交通通道在人力、物资、资金、技术等要素流通的载体作用。通道经济有交通通道、经济通道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三个层次,是一种开放型经济。

尽管依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有利条件,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其中区位劣势是重要原因。“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旨在破题区位困境。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是西部地区的核心腹地,也是国家“南向”和“西向”战略任务的重要承担者。为此,四川全力建设内陆开放大通道,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多维度、多层级、多区域变交通通道为经济通道。成都作为省域各类通道交汇点,利用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整合交通资源禀赋,打造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变通道经济为枢纽经济。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背景下,成都正进一步汇集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孟印缅经济走廊,通江达海,陆海互济,有效破解西部内陆省市的出海困境。作为四川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正着力打造国际铁路港,使其成为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通道根基和核心要件。积极利用国际铁路港的节点属性,将区域经济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利用物流产业的生产服务属性,加快要素集聚,发展临港产业,深化国企改革,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城市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运行载体,各类城市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则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产业承载能力,其目的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可分为两步:首先,破除城市区域间同质化发展窠臼,实现错位前进;其次,改变“装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招商模式,实施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瞄准龙头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才能真正做到“重产业集聚”而非“重地理集中”,才能围绕产业链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此外,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规律,秉持有机论而非机械论,重新规划生产和居住的空间关系结构,着力实现职住一体、公服配套、基建专业,最终达成产城融合,满足居民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感受,真正根治“大城市病”。在城市用地日渐紧缺的情况下,为充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四川老工业基地城市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时腾退老旧落后产能,同时有效规划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主导产业,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分别系省社科院、青白江区委)

新闻推荐

四川司法行政系统61名援鄂工作队员返川

四川司法行政系统61名援鄂工作队员返川本报讯(记者黄大海)4月28日下午,四川司法行政系统61名援鄂工作队员圆满完成工作...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