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建机制补短板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四川政协报 2020-04-10 09:50 大字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今年,省政协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由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铣牵头,民盟四川省委和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共同开展。

4月2日至3日、4月7日,赵振铣率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相关委员、四川民盟盟员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前往遂宁、德阳和成都,围绕“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开展重点调研,就如何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言献策。

强化法治保障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疫情发生后,各地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地还没有一部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地方性法规,很难直接找准法律依据依法处置,相关法治保障还有待加强。

为此,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李正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步伐,统筹推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建设,为应急管理、应急救援、防灾救灾减灾等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民盟遂宁市委委员、遂宁市安居区副区长潘昀认为,目前各地的应急管理体系机构刚刚建设完成,应尽快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机制,通过实战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大应急”体系

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各地虽基本完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初步搭建起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但仍存在综合协调力度弱、上下不对称、信息不对等、行业壁垒未彻底打通等问题。

对此,省政协委员、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刘朝宽建议,各地应加快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尽快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建立事故灾害“防抗救”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德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朱兆忠提出,全省应构建以“大应急”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统筹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省、市、县“一盘棋”推进。他建议,将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补充纳入成德眉资城市管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统筹推进四市应急能力整体提升。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朱晚林建议,应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对基层情况熟悉、就近方便、反应迅速、行动快捷的优势,打通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队伍建设

形成整体合力

调研期间,调研组走进各地应急管理局、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详细了解当地应急救援队建设情况、物资储备情况和应急人员专业化技能水平。

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和实战能力、基层救援装备严重不足、兼职人员难以有效集结等,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积极动员社会资源,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民盟四川省委科技医卫委副主任、四川省极端环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占梦来建议,应在加强基层社区人员应急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重视社会组织的人才建设,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锻炼,以增强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副主席(院长)陈蛇建议,将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基层,确保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大量轻症患者从一开始就能获得适当治疗,从而大幅减少患者聚集和流动,给重症患者留出更多救治空间,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赵振铣指出,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好“统”与“分”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不断完善应急管制体制机制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强化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最大限度地用好社会资源;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方媛 本报记者 姜寒冬

新闻推荐

坚定发展信心 抢抓历史机遇

四川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蓉召开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历史机遇本报讯(记者付真卿)4月9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在成都调...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