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小胎龄超早产儿出院了 经过130多天治疗,婴儿体重从550g增加到3840g
经过130多天治疗,婴儿体重从550g增加到3840g
医务人员悉心呵护宝宝。看开学视频扫二维码
4月3日上午,四川最小胎龄超早产儿“恩恩”在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顺利出院,新生儿科专门为恩恩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欢送会。此前,医院新生儿科组建多个专业管理小组细心协力合作,经过130多天的日夜奋战,“恩恩”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了出院标准。
24小时日夜守护
2019年11月17日深夜,华西二院新生儿科接到下级医院紧急求助电话,一名胎龄22周6天的新生宝宝需要紧急转运至上级医院抢救。新生儿科立即远程指导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生命支持,同时紧急派出由高年资医生、护士及专业呼吸治疗师组成的转运团队,连夜赶赴当地医院,在全程监护、生命支持、集束化管理下,患儿生后8小时就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围绕早产患儿,华西二院新生儿科在唐军主任带领下,成立了多个专业管理小组,包括诊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呼吸治疗小组、营养管理小组、发育支持护理小组、采血/输血精细化管理小组等进行救治,24小时日夜守护,疫情期间也未受丝毫影响。
诊疗小组以新生儿学术带头人母得志教授带队的专家治疗团队组成,精心制定患儿的诊疗计划,根据宝宝的点点滴滴病情变化,随时动态调整诊疗方案,全力救治。
母乳喂养小组坚持母乳喂养原则,远程指导母亲泌乳方法及技巧,通过指导,初乳在10多小时成功采集并送达。
采血量精确到0.1ml
发育支持护理小组为患儿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儿治疗安排制定操作集中时间,避免对患儿的过度刺激,采取疼痛管理、集束化防颅内出血措施、自制适合该患儿的个体化水枕水床等,患儿无早产儿常见的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
同时,22周6天新生宝宝的娇嫩皮肤护理对团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气管插管、胃管、动静脉导管、传感器等都需要胶布固定,既要保证牢固性,不能脱出,又要避免损伤宝宝的皮肤。新生儿科使用人工皮、水胶体敷料、除胶剂等多种手段,轻柔操作,避免了因极度娇嫩皮肤损伤引起的感染。
采血/输血精细化管理小组设计了个性化采血输血表格,将每一次采血量精确到0.1ml,住院136天患儿因必要医疗检查采血量仅为20ml,小剂量输血仅3次。
“恩恩”在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及其他相关早产儿并发症等一系列难关后,在医护人员130多个日夜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下,体重从550g增加到3840g,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了出院标准。
宝宝来之不易,家属感恩华西,特意给孩子取名“恩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
新闻推荐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3月20日,在原四川省教科院理论室主任周林指导下,人民路小学数学团队网络教研如约而至。此次研讨,围绕“...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