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建成川南样板工程

泸州日报 2020-01-14 09:10 大字

四川绿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本报记者 李瑞莉 摄

■本报记者 李瑞莉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纳溪区新乐镇的四川绿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山环抱、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这里精心打造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川南首个1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项目。

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一项政治任务、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的一项重要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倒排项目工期,确保如期建成。据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副科长张朔介绍,该项目属于技改搬迁项目,于2019年7月建成投运,成为川南区域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的样板工程。

据了解,该项目凸显了“三大亮点”:

一是“短板”变“样板”。该项目技改前处置能力不足、类别不全,技改后全市每年医疗废物处理能力由3600吨提升为1.18万吨,可以处置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五大类医疗废物,提高了处置能力、完善了处置类别、规范了环境管理、降低了环境风险。除了处置本市医疗废物外,该项目还辐射到周边市县,成为川南区域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的样板工程。

二是“落后”变“先进”。该项目技改前设施陈旧、设备落后,技改后采用回转窑焚烧工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处置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利用负压方式防止臭气外溢扰民,采用组合式烟气净化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水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处置过程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布局和先进管理。

三是“真抓”促“效益”。该项目作为泸州市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相关单位明确责任、倒排工期、真抓实干,按期按要求完成了建设任务,有效缓减了川南区域医疗废物处置压力。该项目还可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当地产值,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格局。

新闻推荐

王宁:浮烟蜀山 遥知水寒

□杨蜀连艺术简历王宁,1969年生于成都,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现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讲师。跑马山上云...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