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凯叔”:开一扇窗,给孩子看更大的世界 丁涛 韦衍行

延安日报 2019-12-08 11:43 大字

2013年,原央视主持人王凯在微博上写下“问心而生,随性而活”后从央视辞职,“赋闲”期间,他天天给女儿讲故事。这段美好的经历,也成为后来“凯叔讲故事”的雏形。2014年,王凯创办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以“凯叔”的形象推出经典故事、国学知识等音视频产品。随着“每天三分钟,国学童子功”这句脆生生的童语成为宝爸宝妈和孩子们的口头禅,“凯叔”火了。

如今,“凯叔讲故事”APP已累计播出9000多个故事,累计产出近7000节亲子及儿童教育课程,仅自有APP的总播放量就达到40亿次以上,用户平均日收听时长达50分钟。人民网文娱部专访“凯叔”王凯,跟网友一起了解“凯叔讲故事”背后的故事。

就它了!这辈子就干这个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凯叔”与“故事”结缘,竟源自小时候一段不美好的经历。

“大概因为我小时候比较淘,幼儿园老师经常打我。可有一天老师居然没打我,原因是那天我给小伙伴儿们讲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听我讲,课堂秩序特别好。老师一看课堂秩序这么好,就坐到一边织毛衣去了。”王凯笑着说。

正是那天的“反常”,给年幼的王凯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自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突然有一天,我居然能代替老师‘上课’了,这是一种多大的尊重。”这种“被看见、被尊重”的感觉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变成了王凯小时候的信心支柱,也在他心中埋下了“讲故事”的种子。

当从央视辞职后,王凯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女儿每天都要缠着他讲故事,哪怕不在家也要将故事录好发给女儿。偶然一次,王凯将录好的故事分享到幼儿园的班级群,不成想竟然收获了一批“小用户”,孩子们还亲切地称他为“凯叔”。

慢慢地,“小用户”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孩子们听故事,王凯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专门发他讲故事的音视频。“我发现孩子们好像真的在意我、喜欢我,于是我更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再后来,某一个时刻,我突然产生了一股冲劲儿——就它了!这辈子就干这个。”

说干就干,可给自家孩子讲故事和给别人家孩子讲故事不一样,给一个孩子讲故事和给一大群孩子讲故事也不一样。受众多了,而且彼此之间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如何让所有孩子都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成为王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起初,王凯给孩子们讲《西游记》里的故事,这也是他本人最早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书籍之一。王凯希望,《西游记》能作为“最浅显易懂的知识阶梯”,让三四岁的孩子听起来也没有障碍。创作早期团队人少,改编皆是王凯一人完成,他用了三年才创作出《凯叔·西游记》,光文案就写了70万字。然而事实证明,讲故事只有文案不行,毕竟讲故事终归要看“实操”。

“一开始,我将头3000字讲给女儿听,结果不断地被她打断,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讲到水帘洞的时候,还问我什么是瀑布,那你还怎么讲?”沮丧之余,王凯意识到,自己是在拿成年人的常识去碰撞孩子“第一次认知”,于是他将女儿的问题都写成答案揉在故事里,修改后,再拿着文案到幼儿园讲给别的孩子。

“一遍一遍改,一遍一遍跑,期间不记得反复了多少次,直到有一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再发问,我就知道这故事,成了。”王凯说。

不断交互,才能与孩子们同频共振

“故事不能光听懂就完了,还要让孩子与故事产生共鸣,让孩子在故事中有所收获。什么时候加成语,什么时候加古诗,成语和古诗该以怎样的比例、密度出现,这些都是学问。”在王凯看来,给孩子讲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你需要不断地与孩子交互,才能与他们同频共振。”王凯在总结经验时说,起初,他在讲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和孩子沟通、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状态:是不是真提出了问题?是不是全神贯注跟着故事情节走?即便不能自己到现场,王凯也会让团队将孩子们听故事的视频录下来,通过看录像捕捉孩子们的状态。如今,王凯已能在创作前就用孩子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创作,自然会事半功倍。

王凯并不满足于让孩子们听懂故事。在去年上线的《凯叔·诗词来了》中,为了让孩子们捕捉到诗人的真实感受,王凯团队将150首诗词改编成150部戏剧,让孩子们对诗词的意境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体悟。为了便于孩子们背诵,他又将这150首诗改编成150首歌,每一首歌都根据诗词的意境作曲,让孩子们唱着歌,就能把诗词背下来。

“孩子们虽然能懂诗、会背诗,却还不知道诗词背后的知识。”王凯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说:“忽闻岸上踏歌声,什么叫踏歌?古时候踏歌到底是什么样的?李白在舟中举起这杯酒,酒杯又该如何描述?这些都是知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吸收、消化这些知识,这150首诗词又“进化”成了150场知识脱口秀,以孩子们视角来讲述诗词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一步一步精进,一步一步深入。从最初的听懂、读懂,到让孩子们“唱诗”背诵,再到学到诗词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效果验证,“凯叔”和孩子们同频共振、一同成长。“一首诗可以当作一级阶梯,要让孩子们站在上面看得到更远的地方。”王凯说。

“窗户少,我们就做这样的开窗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这在王凯看来,并不影响孩子们听故事的效果。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让此时的孩子理解你想表达的所有东西呢?未必。我们播下种子,静待花开就好了。”王凯说,他习惯将自己比作园丁或者播种人,希望能将这些故事的种子种进孩子们心里,如果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孩子们遇到一些状况,能想起当时听到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点治愈,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在他看来,那些经典故事、民间艺术和通俗文学就像是一扇一扇的窗,每一扇窗他都想拉开,都想探头往里面看一看,想到窗后面的花园中徜徉。“窗户背后,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小花园;在这个小花园背后,还有整个人类文明搭建起来的更大的花园。现在,花园是足够大了,但窗户少,那我们就做这样的开窗人。至于孩子们最后想进到哪里、能走到哪里,他们自己说了算。”王凯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王凯有着朴素的博爱观念。近年来,“凯叔”携手多个慈善组织积极投身公益活动,让留守儿童、乡村儿童也能免费享受优质的儿童教育内容,把“窗户”开到了许多偏远的山区。

“凯叔讲故事”曾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计划,为四川、贵州、江西三省乡村儿童送去优质儿童教育内容;携手爱佑慈善基金会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70个项目点儿童之家及100个重点关注的困境儿童家庭送去相关音视频内容;携手兴邦公益基金会,关爱山村地区儿童成长和乡村教育发展,助力山村幼儿园,捐赠的音频辐射到50-300所山村幼儿园……

谈及“凯叔”接下来的发展计划,王凯表示,除了一以贯之地深耕传统文化之外,还将按照孩子的成长曲线,根据孩子的学习力、表达力、审美力、思辨力等众多维度进行知识和产品的拓展。“以中国自己的文化为核心内容,同时囊括外国文化以及中西方文明结合的东西,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得更好。我们希望给孩子的,是更大的世界。”王凯说。(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一起点过菜之后 我和她绝交了

原创:土卫六新周刊于舌尖上的民族而言,点菜是门学问。/图虫创意有一种说法叫,旅行是绝交最高效的方式。在我看来,点菜更加高效...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