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寻祖“挨钵塘”

华西都市报 2019-12-03 03:42 大字

□黄三畅

一天,邻居张先生让我到他家。他指着一个陌生人对我说:“这位是我的家门,从四川成都来武冈寻祖的;他经人介绍找到我,我要麻烦你了。”那人四十来岁,很精干的样子,客套了几句,他就说:“我吱有一大家子,爷爷九十多岁了,那老倌子近些年睏告子都想寻祖归宗。他说他爷爷的爷爷、婆婆是从湖南武冈迁到四川的,老家村子的名字叫挨钵塘……他硬要我来寻访。我说找不到的,找到了,也得不到什么相因,何必呢。他就让我背压钧筒筒……”

嘿,他的口音是电视里的四川方言杂糅着武冈方言,方言词有好多是湖南特别是武冈一带特有的:“我吱”是“我们”,“老倌子”是“老头子”,“睏告子”是“睡觉”,“婆婆”是祖母,“挨钵”是“擂钵”,“硬”是“一定”,“背压钧筒筒”是“挨骂”。这些方言词,我们这一带一般的年轻人也不说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我对他说:“你在四川也是这样的口音,也用这样的方言?”他笑笑说:“只在家里讲,在外面还是比较纯粹的成都话。我家的人都习惯这样,是受长辈的影响啊!”我答应尽力给他找。

我花了一些时间,查光绪年间编纂的《武冈州志》。我知道“我们”这个词,在原武冈州境内有不同说法,说成“我吱”的,只有现今属洞口县的高沙镇、黄桥镇和与之搭界的武冈市马坪乡等地,旧时属武冈州的北乡,我就把查找范围定在这“北乡”的两镇一乡之间。先查州志上的地图,地图上有团(清代行政单位)公所所在集镇和重要的村落名。可惜没有“挨钵塘”,也没有与之谐音的。于是又翻阅州志《疆域志》,有一个团的一个小村落叫“矮婆凼”,大姓有张氏;还有一个团的一个村落叫“挨磨塘”,但大姓没有张氏;还有一个团叫“爱鹅垱”,大姓有张氏。“矮婆凼”“挨磨塘”“爱鹅垱”,也许是“挨钵塘”的变音。这三个团,在州志的地图上找得到,而在现今的武冈市、洞口县地图上,只能大致确定在哪两个乡镇。

于是我把情况告诉邻居张先生,请张先生转告那位四川老乡。一个多月以后,张先生告诉我,那位四川老乡找到老家了,在黄桥镇、马坪乡搭界的一个村落,叫爱鹅塘,张氏族谱写得很清楚,哪一年张某某夫妇迁去四川。那个张某某,就是奉命来寻祖者的第六代高祖。

新闻推荐

四川省启动“宪法宣传周”活动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兰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全省集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为...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